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长城原创>>

河北历史文化古城(镇):名相故里 魅力晋州

来源:长城网 作者:白肖云 2016-02-13 21:36:04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导语:斑驳的城墙铭刻着沧桑的印记,花木掩映中的古建筑承载着辉煌的过往……在河北,有这么多城镇,它们伫立在时间的彼岸,用最冷静的目光看着世事变迁。它们是见证者,也是诉说者。一年又一年春华秋实,一代又一代繁衍生息,人和自然的演化信息被深深地写入晋州那片泥土,时代更替和风云变幻也就镌刻进那厚厚的埋藏里,成了一个个沉甸甸的记忆。

魏征故居(图片来自网络)

  晋州市隶属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地处河北省中南部。晋州有2500多年的文化历史,是《魏书》的作者魏收、大唐名相魏征的故里。出土的唐代药碾为国家一级文物,被称为国宝。晋州还是国家命名的“中国鸭梨之乡”。

  历史长河中的晋州

  春秋时设鼓国,子爵,属晋国,都鼓聚(今十里铺村)。

  战国时设城邑下曲阳(今鼓城村)、昔阳(今十里铺村)。

  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市境置3县:下曲阳、临平、安乡。下曲阳县治今鼓城村,为都尉治;临平县治今古城寨村;安乡县治今侯城村。三县均属巨鹿郡。东汉建武四年(公元28年)省临平、安乡二县入下曲阳县。

  北朝北魏时期下曲阳县改名曲阳县,属巨鹿郡;巨鹿郡治由瘿陶(今宁晋县西南)移到曲阳县(今晋州市鼓城村)。时巨鹿郡辖曲阳、高城(今藁城市西南)、枭(今辛集市东南)3县。北齐时省曲阳县入高城县(今藁城市),属巨鹿郡,郡治原曲阳县。

  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从高城县分置昔阳县,县治在原曲阳县旧址东2.5千米处,即今晋州市区;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昔阳县改称鼓城县,均属定州。

  宋嘉定八年、蒙古成吉思汗十年(公元1215年)在鼓城县治设晋州,辖鼓城1县。宋嘉熙二年、蒙古窝阔台十年(公元1238年)撤晋州,置鼓城等处军民万户府,治鼓城县,辖鼓城、安平、饶阳、武强4县。宋景定二年、蒙古忽必烈中统二年(公元1261年)六月,于鼓城县治复设晋州,辖县未变。

  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省鼓城用劲入晋州。晋州辖安平、饶阳、武强三县。

  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升晋州为直隶州,辖无极、藁城2县;原辖安平等3县归属深州。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晋州改为散州,属正定府,不辖县;原辖无极、藁城归正定府。

  民国二年(1913年),改晋州为晋县。

  1991年撤晋县设晋州市后,归石家庄市管辖,为石家庄下属县级市。

  民间艺术丰富多彩

  晋州市民间艺术丰富多彩,主要有官伞、木偶、战鼓、挎鼓、霸王鞭(俗称“落子”)、拉碌碡、扇鼓、跑龙灯、旱船、彩车、荷花灯、挑长蓝、舞狮子、踩高跷、二鬼摔跤等。

  晋州木偶

  晋州木偶兴起于晋州鼓城村,至今已200余年。俗称“大木偶”或“大胶泥蛋”。舞台特制,称“台口”,高约2米,广、深各约3米,状若瓦房或戏楼。台架之上装有前幕、边幕、布景和道具,下围以布,高2米,以容艺人匿其内作戏。木偶艺人称木偶头为“人子”,实为用榆树皮面合以配料所塑制的各种头型,中空,榆皮面壳厚约半厘米,头长约十多厘米,彩绘脸谱,冠以头盔发须。接上两只袖筒,着以袍甲服装,其形体若似倒置的口袋,亦称“大布袋猴”。另有连杆三根:一根固定于脖领,以操纵头部动作;另外两根分别系于袖头、腕部,以左右其手势。演出时,艺人脸朝上,两肘架“人子”表演,身躯腿脚依照剧情做各种动作。

  晋州官伞

  官伞,原是中国古代官员为炫耀其权势、威严,出行时设置的专用仪仗之一。相传,唐代贞观后,官伞传入晋州民间,成为时人向亲朋好友、达官贵胄贺喜、庆寿、治丧的“执事”和相互赠送的重礼。旧时晋州送伞之风甚盛,不同场合有不同纹饰,寄托不同寓意。送“福禄寿星”、“松鹤延年”类图案的伞,象征吉祥如意或富贵长寿;丧事,送带有阴阳祭奠及各类古代人物图案的伞;结婚送表喜庆的伞,人们往往以得伞数量衡量事主人缘好坏。广泛的社会需求为官伞舞的产生、流传奠定了基础。后来,在红、白事时,就逐步有成群结队的邻里乡亲,举着各式伞具,蹦跳着不同动作表情达意,这便是官伞舞的雏形。其原有的“官”义,渐渐演化为一种“公众”艺术。清代,境内出现了众多以耍“官伞”为业的专门戏班,逐渐形成了有一定程式的舞蹈形式。20世纪50年代后,民间艺人大多回乡务农,“官伞”一度濒临绝迹。2001年1月,《晋州官伞》应邀参加文化部社图司和北京市文化局联办的第十四届“龙潭杯”中华优秀民间花会大赛,获金奖第一名,并刻碑永记,并被石家庄市列为民间花会优势项目。

  冀中小曲

  冀中小曲是流传在河北省晋州市及冀中平原一带的一种民间音乐表现形式。“冀中小曲”有的是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民歌,有的类似曲艺的说唱音乐。自明清以来,由于地域语言的影响,繁衍出多种形式,如:莲花落、十不闲等,有的发展成地方戏曲,如:丝弦、老调、乱弹、咳嗨腔等。

  历史名人

  魏收(505—572),晋州人,北齐著名史学家。北魏时为太学博士。北齐时任中书令,兼著作郎,诏册皆出自魏收之手,奉诏专撰《魏书》。卒于开封中书监任上,谥文贞,有文集《魏特进集》。

  魏征(580-643),晋州人,唐代著名政治家、史学家。隋末投奔农民起义军。唐初主动归唐,为唐太子李建成的僚属。玄武门事变后,受到李世民重用。为李世民贞观之治,提出许多诤言。主持编纂梁、陈、齐、周、隋五代史书。被李世民奉为为人的一面镜子。

  孙清元(?—1813),直隶晋州(今河北晋州市东里庄乡打绳庄)人。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武进士。

  晋州走出的大唐名相

  关于魏征故里,《北齐书》《北史》在叙及魏征及其家族成员时均表述为“巨(钜)鹿下曲阳人”。1300多年前魏征主编的《隋书》也自述为“巨鹿下曲阳人”。关于魏征故里,最直接最准确的记述要算《晋县志·地理志》了。该书记载:“赵魏,县西南五里,即魏文贞故里;表业,县西南五里,即魏文贞别业。”魏征谥号文贞,别业指另一处宅业。表业(今庞表,与赵魏是连体村)北边曾有一个占地约30余亩的沙土岗,被称为“魏家庄户”,《晋县志·古迹志》记载那里是魏征家的一处庄院。另外,表业村过去曾有一座过街牌坊,据说是皇帝赐建,人称“宰相楼”,可惜现已不存。

  魏征生于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时值隋朝建立前夕,社会动荡,战事频频。魏征三十岁以前的事迹已无可考,史称“少孤,落魄,弃赀产不营,有大志,通贯书术。隋乱,诡为道士。”直到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魏征被隋武阳郡(治今河北大名东北)郡丞元宝藏任为书记后,他的记载才日渐清晰起来。其实,魏征的为官之路很不平坦,他先后三次被俘,五易其主,因此也就有了对其见风使舵、唯利是图的诟病。

  魏征直言犯谏,也常常触怒太宗,几次都欲杀之而后快。有一次,太宗曾罢朝向长孙皇后愤愤说道:“我一定要杀了那个乡巴佬!”长孙皇后问:“谁触忤陛下?”太宗说:“除了魏征还有谁?每次朝廷议事总是羞辱我,让我很不自在。”长孙皇后说:“我听说主圣臣忠。因为陛下圣明,所以魏征才能直言,这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呀!”

  由于君臣间坦诚相见,相濡以沫,所以魏征去世后,唐太宗极为思念,感慨道:“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魏征敢于直谏,又多能被太宗接受,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君臣具有高度一致的政治共识;二是魏征的谏议言简意切,一针见血;三是其善于褒贬适度,因势利导。

  魏征作为一名谏臣,在谏议皇帝尚俭戒奢的同时,也以此来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他从谏议大夫、秘书监、侍中、特进,直到被封为郑国公,官可谓越做越大,可他生活却非常俭朴,住的房子居然简陋到连接待宾客的正堂都没有。魏征下葬时,唐太宗“命百官九品以上者皆赴丧,给羽葆鼓吹,陪葬昭陵。其妻裴氏曰:‘征平生俭素,今葬以一品羽仪,非亡者之志。’悉辞不受,以布车载柩而葬。”尚俭之志,可见一斑。

  (根据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网易等整理)

关键词:河北,历史名城,晋州

责任编辑:白肖云
版权所有  长城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70001号  冀ICP备100013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