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长城原创>>

尊重民意民俗,“家庭成员合葬”不宜盲目推进

来源:长城网 作者:芦静 2016-02-28 21:03:20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导语:日前,民政部等9部门印发《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出,鼓励家庭成员采用合葬方式提高单个墓位使用率。倡导骨灰撒海、撒散等不保留骨灰的安葬方式。《指导意见》要求,依法纠正和查处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去世后遗体违规土葬、乱埋乱葬、超标准建墓立碑等行为。党员干部要带头实行遗体火化,带头参与节地生态安葬,带头推行丧事简办,带头文明低碳祭扫。

  家庭成员合葬是社会文明进步体现

  生老病死,自然规律。人固有一死,如果人死之后还能为社会做出一点贡献,岂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这不,九部委出台《意见》鼓励家庭成员合葬,笔者认为就应该大力推广。

  家庭成员合葬,好处多多:从大的方面讲,节约土地、保护环境、移风易俗、净化风气;从小的方面讲,简单易行、节约开支、减少麻烦、杜绝攀比;尤其是从情感上讲,很多人都能很好地接受——在人世间是一家人,到了阴曹地府还是一家人,这不正是中国人最朴素、最真挚的情感诉求吗?

  为什么民政部等九部门在殡葬管理工作中会出台这样一个指导意见呢?因为在今天中国人再也不能以地大物博而自居了,几十年来的发展,中国的人口世界第一,虽说经过改革开放,中国百姓很多人都富了,都吃得饱穿得暖,住得也好了,并且还有很多家庭生活进入了小康时代,但是生活好了,环境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过去生产只注重经济增长,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土地荒漠化越来越严重,已经让中国的土地减少了很多,保护土地成了中国发展首要任务。再者就是对于墓地管理的无序化,某些部门在墓地管理工作中侵害百姓的利益,让百姓生得起死不起的现象越来越常见,如今通过殡葬管理改革来破解这些问题,让土地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让群众的利益不再受到侵害。

  推行“家庭成员合葬”切忌操之过急

  多考虑民众情绪

  好的理念也需要合情合理的现实路径,不能仅仅因为“这是为你好”,就祭出有悖正常人情伦理的手段。此前,河南周口等地推动的大规模平坟,节约耕地、移风易俗的出发点未必不好,结果却引发社会的普遍质疑。

  “家人合葬”能够节地吗?当然可以。但问题是,中国人的“人生终点”、“终极去处”,复杂缠绕,情理法纠集在一起,远非一个简单且不乏功利的“节地”可以全面覆盖,进而心甘情愿接受这一制度安排。

  国人之重视葬式、葬法,并非完全出于奢靡,而主要是源于一种传统的人生观念。“先人庐墓”也不仅仅是人们看到的一个个坟丘,而实在是生者寄托情感的符号。论语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莎士比亚的墓志铭上则写着,“所有人的生命都是一部历史”。在生与死的河流中,每个人都应该拥有或大或小的浪花,以及深深浅浅的记忆。

  若无视这些精神层面的追求,而只是强调节地,甚至以夺地为目的,胡乱将家庭成员混搭一起,堆到“单个墓位”中去,节地固然节地,但在普通人看来,“先人庐墓”如何祭奠?清明时节纷飞的泪雨又将洒向哪里?传统文化尊崇的子孙绵瓞、生生不息,能通过合葬墓来承载吗?可见,移风易俗也需要循序渐进。

  此外,生态安葬的前提应该是公益安葬。当前,民众在墓葬问题上的支出越来越大,个别地方甚至出现“死不起”的现象。这其中,土地资源紧张固然是一个制约性因素,但有关部门的利益冲动也难辞其咎。

  这些年来,尽管殡葬暴利及腐败问题愈演愈烈,公众呼吁多年的殡葬改革却难有切实推进,管办分离也只是喊喊而已,权力之手难以从殡葬市场撤回。在这样的语境下,一味鼓励老百姓“家人合葬”,本意虽好,也难以让人信服。

  还有,举凡文化习俗、传统惯例,往往应该自上而下地影响、濡染。如果现实中民众看到的多是有些人群生前多吃、死后多占,又怎么可能先把自己的家人父子委委屈屈地合葬到“单个墓位”?

  说到底,随着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普遍提高,传统习俗、生死观念未必不能改变、更易,但习俗、观念要慢慢转变,作为催化剂的政策更要考虑到人的情绪和接受心理,切忌操之过急。

  要有政策支持

  新的指导意见出台了,会不会在短时间内就落实呢?相关部门会不会在这一项工作中上纲上线强制性落实呢?百姓也不要过于担心,意见出台了,毕竟是指导性的意见,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落实,如果落实这一项法律法规,还需要出台相关的制度,还需要多个部门联合行动。再者就是这样的殡葬改革虽说是很新颖,与时代文明相符但是毕竟是涉及到广大百姓的风俗习惯,涉及到广大百姓的自身利益,如何让百姓树立新的殡葬观念,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经过一段时间宣传,在小范围内进行推广取得一定实际经验后,才可能完全落实。再者就是在这一项工作中,领导干部党员一定会做到表率作用,百姓也要同时跟进,在时代改革的各项工作中体现出民意的责任。

  殡葬改革民政等九部门提出新的指导意见了,虽说还没有落实,但是广大百姓的心里要有准备,要能够做到及时更新思想,让自己的思想上位。同时政府各职能部门更应该在工作中体现自己的责任来,尤其是民政部门在殡葬管理改革中所需要做的工作更多,如何破解在当今民政殡葬管理工作中还不能破解的火化问题,火化费居高不下,民政部门在殡葬管理工作中存在着严重的搭车乱收费等行为,也许只民政部门真正从自身将殡葬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从根拔除了,这新的殡葬管理指导意见出台才最有意义,如果在自己的工作中民政部门还没有完全抛弃自身现有的利益,在未来的殡葬改革中想取得百姓的支持,所走的路一定很漫长,并且所打造的目标与预期未必能够合成时代美景。

  警惕“家庭成员合葬”沦为穷人专用

  我们需要防止的是,家庭成员合葬的方式,最终沦为穷人专用,成为新的贫富差距。去年,有媒体报道说,在选择树葬、海葬等生态安葬的群体中,普通老百姓占据了很高的比例。这是因为参与生态安葬是有经济补助的,有的地方的经济补助是四五千元。有着“墓地比房价还贵”的现实,有着囊中羞涩的无奈,有着生态安葬的经济补助,老百姓的选择可以说既是理智的也是无奈的。在这种情况下,所谓的生态葬其实就是“穷人葬”。

  道理是同样的,家庭成员合葬也会是这样。如果仅仅处于倡导的层面,如果仅仅处于奖励的层面,在墓地高昂的现实面前,很多普通家庭确实会选择家庭成员合葬办法。不过,这会是富人的选择吗?在我们一次次喊着土地紧张的情况下,一些地方的民政部门依然在建设豪华墓地,就像卖房子一样,搞出了不同的面积,谁给的钱多就可以“死后住别墅”。衡量死后待遇的依然是金钱。有钱有势的人,不会在意墓地的价格,他们就很难接受家庭成员合葬。这样一来,就会出现尴尬的现象,接受家庭成员合葬的依然是穷人。活着的时候,人本来就不该分出三六九等,死了变成一把灰的时候,何必再分出三六九等?既然家庭成员合葬是个不错的好办法,与其倡导倒不如强制推行,无论是商人还是官员,无论是锦衣还是布衣,都一视同仁的参与家庭成员合葬。别让“家庭成员合葬”沦为穷人专用。

  (据新京报、燕赵晚报、长江网、红网等综合)

关键词:家庭成员合葬,文明,殡葬管理

责任编辑:芦静
版权所有  长城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70001号  冀ICP备100013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