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长城原创>>

“已婚已育”成砝码太荒诞,就业难题该怎么破

来源:长城网 作者:芦静 2016-03-08 22:49:22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导语:又到“三八”妇女节,在这个大学毕业季里,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再度引起关注。在现实压力下,有学生发现在简历中注明“已婚已育”的女生就业成功率更高。与此相对应的是,高校内的“研究生妈妈”越来越多。

  “已育”成就业砝码涉嫌歧视

  人为设置就业障碍

  当下的就业形势严峻,高校女生相比高校男生而言,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尤其是“已育”成高校女生就业砝码,既增加了高校女生就业的难度,更是严重的就业歧视。

  以前,大学生在校不能结婚、不准生育,是不是高校女生就不能就业?是不是所有单位都不招女生?现在,大学生在校可以结婚、可以生育了,“已育”居然成为高校女生的就业砝码,这是人为设置就业障碍,这个就业砝码必须取缔。

  一直以来,国家三令五申,禁止就业歧视。然而,各种就业歧视依然不断翻新,什么性别歧视、身高歧视、学历歧视、已婚歧视、“已育”歧视,真是五花八门。对于“已育”成高校女生就业砝码这事,教育、劳动、人事、高校等相关部门不能等闲视之。

  是严重的就业歧视

  毋庸讳言,很多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总是找出诸如加班、出差、应酬多或工作压力大等种种借口,不愿招女生,其实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根据法律规定,女性享有带薪产假、哺乳假和生育保险,这对企业来讲是硬成本。而且女性的产期和哺乳期,确实给企业运转带来一定影响。然而,这就是不招高校女生的理由吗?每年这么多的高校女生去干啥?

  “已育”成高校女生就业砝码,关乎就业公平、教育公平,更关乎社会公平。减少和杜绝此类事件发生,必须把各种旧的就业歧视扫进历史的垃圾堆,同时遏制新的就业歧视出现。为此,相关部门、用人单位以及高校女生,必须共同攻克这一难题。

  面对就业难,“已育”成砝码不过是臆想

  分析一下相关的报道,就不难发现,这一结论从来缺乏严谨的调研。多数都是对个别案例的报道,或者对个别人和企业的调查。就是一直被拿来说道的数据,也不过是所谓女性受歧视的,比如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的研究报告指出当前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性别歧视比较严重。报告显示,在使用同样简历的情况下,男性大学生接到面试通知的次数比女性高42%。其实,这一数据不能说明什么,更不能说“已育”成女生就业砝码,因为性别歧视,往往不是一个生育的问题。正如一些“只招男生”或者“男生优先”的用人单位的解释,这些岗位需要经常加班、出差、应酬,工作压力很大。这些选项,就不是生育一个选项决定的。

  “已育”成女生就业砝码更多是臆想,对此,女性必须意识到,性别歧视是各国普遍存在的问题,个人在生活中过度的担心,并不解决问题,只会导致决策出现盲目。比如,目前,英国公司付给女性员工的工资比男性平均少20%,澳大利亚公布的调查同样显示,大约有25%左右的女性因为怀孕而令其职业发展受到影响。《亚洲性别多元水平报告2014》显示,中国大陆总劳动人口中有56.7%为女性,初级职员的女性比例为64.9%,中层女性平均比例49.9%。

  从以上数据能够看出什么?那就是面对性别歧视,更需要的是社会层面上的调整,而非个人生育上的调整,因为这种做法既是对性别歧视的屈从,根本上也难以解决问题。正如北京科技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孙长林所言,虽然说女大学生就业比男生要难,但从我们学校的统计结果看女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并不比男生差,基本是持平的。

  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还需多管齐下

  在这个难题面前,政府职能部门和每一个激流中的大学生,都应该上下求索,奋力闯关,有所作为。

  其一,女性在家庭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承担了大量的社会职责,为培育子女、稳固家庭起了重要作用。从这个角度看,女性对社会创造的价值无法以量计算。鉴于此,政府是否可以采取一些强制的政策性措施,规定相关单位招收女性的比例、名额;对用人单位招收女性员工实施一些实质性的鼓励,比如给予必要的财政补贴等,都不失为一个好的措施。

  其二,婚假或者生育假等的确增加了用人单位的成本。这些成本需要相关公共政策的支持与补偿。建议国家建立全国统一的生育保障体系,保障用人单位在招用女性上的利益平衡。政府可否采取配套措施,比如通过减少税收等手段,鼓励用人单位聘用女性,给予单位一定的补偿。

  其三,女大学生自身要提升职业素质与专业技能,增加核心竞争力,只有自己本领过硬了才能真正增加自己的就业砝码。

  人生需要舞台,青春更需要绽放。女大学生就业难不能通过“已婚已育”来解决,还应通过自身合理的职业规划,政府与用人单位共同的努力来解决。相信女大学生群体能够迈过“就业难”,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就业春天。

  (据北京晨报、荆楚网、长江网、红网等综合)

关键词:已婚已育,就业,歧视

责任编辑:芦静
版权所有  长城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70001号  冀ICP备100013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