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吻陌生人”与信任无干,创意活动也要有底线
导语:这两天,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微信朋友圈里,一条题为《在大学里和陌生人kiss,原来是这样的一种体验》的微信被传得火热,已有6万多的点击量。记者获悉,作者柳可是南航在读本科生,他和一群爱好摄影的学生创建了摄影团队。3月中旬,他们在南京高校发起“你好,陌生人”活动,获得不少大学生响应。活动要求参与者与陌生人亲吻,以表达和增进彼此间的信任。 “亲吻陌生人表达信任”有点无厘头 荒谬且无知 类似的无聊一幕,常发生在某些企业的培训或所谓的“拓展”之中。比如,长春一家公司对70多名青年男女进行的一场特殊培训,内容就是在繁华的商业区找陌生异性拥抱,分别要求完成与两个异性拥抱的“任务”。而据说,当街“拥抱”的目的是为了使员工们消除羞怯心理和与陌生人的距离感。现在,大学生也将类似行为引入了校园,并且还变本加厉,变拥抱为亲吻,我们是该为当代某些大学生的开放和勇敢叫好,还是该为他们的浮躁与荒唐一恸? 至于“表达信任”的说法,更是荒谬且无知。亲吻就能表达信任吗?肯定不是,也可能是耍流氓嘛。即便在一定程度上有信任的意味,可表达信任的方式有很多,一定要打这种暧昧甚至有色情之嫌的擦边球吗?谁能担保参与者当中不会混入个把动机不纯者?说不定,“表达信任”本身,就是有意无意忽悠无知小姑娘被人轻薄的幌子呢。表达信任何必向陌生人“献初吻”,学会保护自己才是最重要的。这让我想起曾经引发过一些争议的恋爱教育和性教育课,事实再一次证明,开设这方面的课程真的很有必要。涉事学校是否该对那些热衷于亲吻陌生人之类荒唐活动的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甚至采取必要的管理措施呢? 无助于“信任” 目前,国人的接吻只是局限在情侣之间的隐秘行为,有人在公共场合过分亲昵都会引来周围人的不满。组织陌生人相互亲吻,甚至还拍成视频发到网络上,不仅无助于“信任”,当事人还可能会因此掉进舆论的漩涡,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 有的人推崇这个行为艺术,认为可以刺激荷尔蒙的分泌,而“荷尔蒙是个好东西”。这样的论调就更显得荒诞不羁了,如果只是为了刺激躯体上的腺体分泌而要亲吻陌生人,这无疑是游走在黄色文化的边缘,是在打着“表达信任”的幌子,实现满足欲望的不可告人的目的。 与传统文化大相径庭 中华民族历来比较含蓄,且不说古代男女授受不亲,30年前电影中出现了一个接吻镜头都引发了轩然大波,即便是现在,国人初次见面的礼仪也仅仅停留在握手寒暄的层面,但这种矜持内敛的交往方式并未影响大家互相之间的信任。用亲吻陌生人的方式去表达信任,跟我们的传统文化大相径庭。 “亲吻陌生人”的认知错位需校正 谁都不希望失去人与人之间那份最重要最温暖的信任感,谁都不愿意对陌生人的微笑与搭讪变得戒备森严、冷冷打量,谁都不愿意看到家长时刻教育孩子“不和陌生人讲话”,一个充满温情、人与人之间多一份信任感的社会总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精彩。然而,我们究竟该如何重拾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亲吻陌生人”绝非选项! 根本上,我们还需要厘清“信任危机”产生的原因。其实,就算是在西方发达国家,陌生人值得信任,并不是因为人的素质有多高,人性有多丰沛,而是因为其背后的法律制度在起作用。贪婪、自私本就是人固有的一面,我们身边出现的“信任危机”,实则是人性这一面被放大,而根源就在于法治体系和道德原则未能发挥作用。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农业文明衰落,人们从熟人社会迈进陌生人社会,旧有的伦理秩序遭到破坏,新的法律与规则尚未健全。明乎此,我们应该知道,“亲吻陌生人”表达信任背后的认知有多么荒唐,对于这样的认知错位我们必须及时校正,切莫当玩笑看,否则其对既有伦理秩序的伤害恐怕更甚于“信任危机”。 创意活动也必须有底线 其实,获取他人的信任,并非一朝一夕能速成的,而是要建立在人际交往频繁、情感诉求相似、兴趣爱好相近、价值观趋同等基础之上。在不与陌生人说话逐渐成为部分人的认知的当下,人与人之间信任度不高或缺失,并非源于某种仪式的缺位,也不是靠类似“亲吻陌生人”的奇葩创意就能“力挽狂澜”。试想,如果亲吻陌生人能增进信任的观点能够成立,那么岂不是陌生男女之间肌肤之亲就更能表达与增进信任感呢? 大学生思想前卫这不难理解。然而,任何刺激的创意活动也必须有其底线,再怎么寻找刺激也应符合社会行为与礼仪规范。比如,人和人之间的信任度的提升,可以通过“握握手”“报以微笑”“施以援手”等更文明更理性的方式得以实现。“亲吻陌生人”这样的创意活动不要也罢。 (据长沙晚报、红网、中国江苏网、齐鲁网等综合) |
关键词:亲吻陌生人,信任,创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