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河北]河北临西“大棚支书”——修华
长城网邢台5月6日讯(记者张强 通讯员郭文静)修华,是临西县摇鞍镇乡修枣科村党支部书记。他担任村支书11年,带领群众发展大棚种植,不仅带动本村成为远近闻名的蔬菜种植专业村,还带动了3个乡、12个村的大棚菜种植,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大棚支书”。 资料图。
带头蹚富路 2005年,修华任修枣科村党支部书记时,村子脏乱差不说,村民的收入还很低。在这个传统的农业村里,男劳力大都常年外出打工,大多数妇女则在家闲着。 经过走访调查,修华感到大棚种植是条致富路。但许多村民却“谈棚色变”。原来,1990年前后,村民曾大面积种植过大棚,却以惨败收场。 修华决定自己先试种。他认为,村民看到种菜带来的“真金白银”后,才会心服口服地跟他走。他从寿光引进种植的5亩日本白山药,当年就有2.5万元的收入,相当于种植50亩棉花的收入。 村民看得眼馋了,主动找他要求建棚。截至目前,修枣科村蔬菜大棚的数量已经有370个,种植面积达800多亩。同时,大棚种植还辐射到周边孙楼、张庄、樊村等4个乡镇12个村庄,周边蔬菜大棚数量有900多个,种植面积3500多亩。 记者走访时遇到村民刘贵岭,他告诉记者,他家建起大棚后,每年可收入六七万元,是以前的3倍多。“现在,我们村有三分之一的人都种大棚菜。大家伙由穷变富,是因为有一个好带头人——我们的党支部书记修华。”说时,刘贵岭竖起大拇指。 诚心引人才 实践中,修华却发现,除了要引进种植模式和种植技术外,更重要的是“借脑借智”。他决定去寿光求贤招才,寿光蔬菜种植状元张绍东成了他的目标。 请张绍东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一次不行,跑两次,两次不行,跑三次。三年间,修华已不记得往返于临西和寿光多少次。最终,他的诚意感动了张绍东。2008年,张绍东举家落户临西。 为留住张绍东的心,修华自筹20万元建起3个高标准的示范大棚,无偿分给张绍东一个,并为其全家落户、分田、盖房。 后来又请来了技术员张明福。得知张明福的孩子在邢台读书,修华每周来回250公里接送,从未耽误过。“修书记把我们当自个家人对待,给我们安排得妥妥的,可他自己却把窝安到了大棚里,他这种干事的态度让我佩服。”张明福说,就冲着他这股劲,自己也得毫无保留地把一身技术留给修枣科村。 修华还特意邀请县水务局的同志对水质进行检测。为改善水质,他自筹资金30多万元,在上级的支持下为村里打了一眼400米的深水井,新上了一台变压器,铺设了地下管道,供种植户免费使用。有时供电不正常,没电时大棚卷帘机无法自动运行,他就自掏腰包,花5000多元买了一套发电机组供村民使用。乡亲们跟修华开玩笑,说他是“赔钱书记”。 小康路更宽 “高起点种大棚菜还不够,后续经营发展方面还得思路超前早谋划。”修华始终认为,干好当下、谋好将来,乡亲们的小康路才会越走越宽。 “大棚菜种得好,蔬菜种植的配套设施也得跟上。”修华介绍,他计划建起一个大型的蔬菜批发市场。 考虑到在大棚建设过程中,土地以东西方向种植为宜,而如今现有地块多以南北种植居多。他决定把流转的70亩地“化零为整”,整合之后再租种给种植户们,帮老百姓将一家一户办不成的事变成现实。另外,由于用苗量增加,修华打算建立育苗场,这样一来,可以大大地降低用苗成本,除了供村民自用外还可以外销。 现如今,不少在外打工、经商的村民陆续回家种植大棚了。村民富起来了,对修华也更加信任和尊重。 |
关键词:临西,大棚支书,修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