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辛·亲情·良心
——采访张家口孤寡老妇抚养被弃女婴16载手记
张风兰每年都会为刘静拍一张,但是两人的合影很少。刘静小时候的衣服都是奶奶一针一线改成的,现在不少衣服都是同学、老师赠送的。图为刘静从小到大的照片。长城网记者张世豪摄
刘静和奶奶居住在廉租房中,屋内陈设简陋,沙发、茶几、电视、柜子、床等都是别人淘汰掉的,色调和款式不搭配。为了让奶奶显得更年轻,刘静为她染了发;奶奶手上的手表是刘静花十块钱买来的。图为刘静和奶奶在一起。长城网记者张世豪摄
由于玻璃被人打碎了,张风兰询问后得知,安装玻璃需要500元,但是拿不出这笔钱,只好用一块块木板把窗户挡住,屋内显得很阴暗,从外部来看,与其他人家的窗户显得很不搭配。长城网记者张世豪摄
长城网张家口6月4日讯(记者 张世豪 郭洪杰)80岁的张风兰是一名在张家口生活的孤寡老妇。16年前,张风兰开始抚养被遗弃的女婴刘静;16年过去了,原来嗷嗷待哺的女婴今年初中毕业;但是张风兰老了,腿脚、眼睛、耳朵都出现问题,仍为刘静的读书而着急奔波。 采访了张风兰和刘静的事迹,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一位孤寡老妇把一个素不相识的女婴抚养到中学毕业该有多难?捡破烂、做缝纫活儿的初衷,老人更多是为了养活自己;如果再加上一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呢?日常的开销会更大,这笔支出又是如何挤出来的?询问老人,老人耳背,听不明白,也没说明白;询问刘静,幼年的很多事情她也不记得,没有留下太多的印象。我想于老人而言,所有的艰辛都归于日常,当艰辛成为日常也就是再普通不过的日子,每天不过是多了一双吃饭的筷子;于刘静而言,很多艰难和经历不足为外人道,很多外人看来的艰辛已经成为习惯。 我想起了写下《陈情表》的魏晋时期文学家李密。李密六个月父亲去世,四岁母亲改嫁,由祖母抚养长大;刘静刚出生不久被父母遗弃,被素不相识的张风兰抚养,64岁的张风兰靠捡破烂、做缝纫活把她抚养成人,而现在80岁的张风兰走路都困难,仍然为刘静的读书而奔波。“既无伯叔,终鲜兄弟”、“茕茕孑立,形影相 吊”、“夙婴疾病”……张风兰与刘静之间的艰辛比之于李密与祖母的艰辛,有过之而无不及。感人心者,莫过于情。1800年前,李密与祖母的亲情感动了我们;1800年后,刘静与张风兰的“亲情”同样感动了我们。我们都有祖辈,我们都在享受祖孙的天伦之乐,或者我们都将有孙辈;祖孙16载亲情也岂能是16年的艰辛所能衡量的?人同此心,心同此情,更何况并非亲孙女? 老人的朴实与真诚让人感动,一些人的漠视让人心痛。采访中,老人说:“曾有媒体报道了她的事迹,但是有人说,你这是在利用孙女来挣钱。所以,大妈跟你说呀,别报道了,我只是学雷锋。”采访结束后,老人让我先等一下,自己开门观察邻居有没有在廉租房的单元门前,确定无人,才让我出去,正常的采访似乎成了“见不得人的事”。我无法理解:那些人究竟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怎么做的?竟让一个80岁的老太太如此小心翼翼、谨小慎微。老人告诉我,有时候周围人家有了白事,别人不愿意去做的事情,都由她来做,几十年来做的事情也都问心无愧。发生让人心痛的事情,或许仅仅因为老人只是最普通最底层的弱势群体吧。真的希望社会各界能够对这样善良的群体给予更多关心和更多帮助;对待他们的态度,决定了我们社会的良心。 一位64岁的老人靠捡破烂养活被遗弃的女婴,一位80岁的老人为抚养到大、没有血缘关系的“孙女”的上学寻找门路。让我们感动不仅是老人的事迹,更多的是这个社会对真、善、美的希冀与追求,也是美丽河北最美的风景。 账号:6222020412004778327; 账户名:张风兰; 银行:中国工商银行; 电话:刘静17731381763;张风兰18932842156 |
关键词:张家口,弃婴,女婴,亲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