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长城原创 >>

出实招缓解“入园难” 幼儿园当成为小区“标配”

来源:长城网 作者:芦静 2016-06-17 20:19:21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导语:日前浙江省教育厅、国土资源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改委共同出台《浙江省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管理办法》。根据《办法》规定,浙江省将建立健全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规范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从2016年7月1日起,幼儿园将成为浙江省住宅小区“标配”。

  幼儿园成住宅小区“标配”是一个好的开始

  缓解学前教育资源短缺问题

  “入园难、入园贵”严重到何种程度?《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2002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4.6%的受访者所在地区普遍存在“入园难、入园贵”的现象。仅以浙江宁波为例,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杨晓霞说,宁波全市现有幼儿园1285所,其中公办幼儿园308所,约占幼儿园总数的24%,在民办幼儿园就读的幼儿占幼儿总数的70%以上。突显出“入园难,进公办园更难”,学前教育的普惠性、公益性不强。

  可以预见,随着“二胎时代”全面来临,“入园难、入园贵”还会进一步突显。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接受采访时表示,“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全国每年预计新增300万名儿童,按现在的学制,3年后会有900万儿童在幼儿园读书,学前教育压力很大。故而,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应成各地政府的当务之急。

  从这个角度看待幼儿园将成浙江住宅小区标配,自然就会产生一种价值认同:这是缓解学前教育资源短缺、保证适龄儿童顺利入园的必要之举。这些住宅小区,不光应包括新建的商品房小区、保障房小区,还应当包括旧城改造小区、撤村建居小区。配套幼儿园该新建的要新建,该补建的要补建,该改建的要改建。总之,要解决老百姓“家门口没有配套幼儿园”的尴尬,使广大幼儿在家门口就能接受学前教育。

  折射出管理者的智慧

  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是众多父母的心声。伴随二胎政策全面放开,幼儿园需求量将进一步增加。而今距国家“到2020年,全面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的目标”只剩不到4年时间。在这一关键时期,浙江迈出这一步,不仅折射出管理者的智慧,更展示了浙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心。

  早在2005年,杭州就出台规范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的地方性文件,此后,温州、嘉兴、金华等地纷纷跟进,但推进效果并不理想。政策落地,不仅需要智慧,更要协调各方利益,加强监管,拉高标杆,抓实抓好。

  住宅小区“标配”幼儿园,提升教师质量和教育水平,仍任重道远。特别要加强幼师人才培养力度,打造出一支真正高素质的幼师队伍。只有如此,方能真正实现教育均衡化发展。

  幼儿园成小区标配还需配套措施跟进

  要有激励措施

  对于住宅小区必须配建幼儿园,不少网友担心,配套幼儿园无法实现同步规划、建设、移交,即使配建了幼儿园,建设单位仍可能擅自改变用途,或出租或出售用于其他项目,或让幼儿园变成高价民办幼儿园。所幸浙江出台的管理办法规定,对这些现象要么将不予竣工规划核实,依法责令补建,要么依法责令改正,拒不补建或改正的,则依法予以行政处罚,接下来就考验相关部门的执行力。

  在商品房住宅小区配建幼儿园,更要防止开发商阳奉阴违,做出抵制配套幼儿园建设、擅自出租出售改变配套幼儿园用途、将幼儿园变成高价民办幼儿园等举动,相关部门可考虑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方式,对开发商建设幼儿园的成本予以补偿,也可将幼儿园所占地面积不纳入开发商购地范围。有了一定的激励措施,才可能保障配套幼儿园不落空。政府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

  须强化政府责任

  要使幼儿园真正成为小区标配,必须强化政府的主导责任。在小区开发建设中,开发商受利益驱使,想让其成为幼儿园建设的“主角”不大现实,作为政府,必须加大对幼儿园硬件建设的投入,将这一投入纳入公共财政的范畴,建立以公共财政为主导的学前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同时,应一碗水端平,对公办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一视同仁,想办法、出政策将民办幼儿园也纳入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序列,按照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一定比例补贴其办学成本,努力扩大公办园和民办幼儿园招生覆盖面。

  事实上,幼儿园成为小区标配仅仅是开始,真正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才能最终解决“入园难”问题。因此,接下来这些“标配”的定位,是办成公办幼儿园还是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以及师资力量的配备、教学质量如何提高等,都是摆在政府主管部门面前的问题。

  人在哪里,幼儿园就要建在哪里

  不管入园难成什么样,我们都必须要承认,这是一个基本的生活需求和教育需求,不是一个“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社会竞争。所有的适龄幼儿,既应该有园可入,也应该有幼儿园可以上得起,甚至应该就近方便入园,这不是可望不可即的“理想状态”,而是理所应当的生活景象,就像我们的生活区域应当有超市、有菜市场一样正常。

  从这个角度讲,幼儿园本身就应当是住宅小区的“标配”,一个没有规划幼儿园的住宅小区,就跟没有规划停车位、没有规划绿地和健身区域一样离谱。人居住在哪里,幼儿园就应当建在哪里,这应当成为一个基本原则、基本规范,而不是“有条件就上”的选择题。可是在现实里,不仅这样的规划要求还没有普及,而且即便是有了规划和文件,推进的效果,落地的程度,依然是差强人意。

  “标配”的问题,其实我们并不陌生,计划经济年代,幼儿园就是绝大多数企事业单位的“标配”。当“单位人”转变成了“社会人”,单位宿舍转变成了住宅小区,“标配”也就变成了一种极不均衡的状态,公立园成了极其紧张和苛刻的教育资源,私立园成了价高质还堪忧的,整个社会在焦虑和担忧中团团转。

  当我们今天再来讲幼儿园的“标配”问题,其实,我们不仅仅是在讲一种规划的要求,说到底,更是在讲一种政府的责任,一种在城市建设中必须坚持的底线思维。

  (据法制日报、广州日报、浙江日报、宁波日报等综合)

关键词:幼儿园,住宅小区,标配

责任编辑:芦静
版权所有  长城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70001号  冀ICP备100013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