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知识分子的风骨树立最美人生坐标【长城时评】
近期,多家媒体集中报道了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保国的感人事迹。李保国35年如一日,扎根太行,用科技染绿荒山,把富裕带给乡亲,创建了一套完整的山区生态开发模式,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深情爱戴,被习近平同志称为“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知识分子优秀代表”、“太行山上的新愚公”。 情系百姓、带民致富,潜心科研、扶贫攻坚,奉献青春、挥洒热血……他用科技的力量,把荒山秃岭丢进历史,把绿水青山留给未来;他用责任和担当,让贫穷困苦成为过去,让富裕文明变成现实,这是对“李保国精神”的最好诠释。没有慷慨激昂的话语,有的是踏实肯干的作风;没有惊天动魄的伟绩,有的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没有高大挺拔的身影,却在群众心头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没有炫丽多彩的音符,却用生命谱写出人生最美的旋律。 心含忧苦系父老,造福桑梓谱真情。曾经的太行山区,种树不见树,山场光秃秃,水灾旱灾不断,人均收入低,是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民奔小康,太行这座山的重担不言而喻。幸运的是,李保国用知识的力量让太行旧貌换新颜。他一干就是30年,从小流域综合治理,到山区综合开发示范区,再到沟域经济,从最初以生态为目标、让荒山变绿,到之后的绿山富民相结合,李保国用科技之手,点亮了一连串闪光的名字,富岗苹果、绿岭核桃、南和红树莓、邢台前南峪、平山葫芦峪……他走到哪里,哪里的荒山就会披绿,哪里的荒岗就会生金,哪里的群众就能富裕。他是脱贫攻坚的“带头人”,群众幸福的“缔造者”,是当之无愧的“点石成金”的“科技财神”。 知识最根本的价值就是服务于人类;知识分子的终极使命就是“利益众生”。从肩负着攻坚克难的使命,胸怀着百姓冷暖的李保国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位知识分子的风骨,他做到了知识分子所信守的“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本真,他实现了知识分子运用知识报效国家的终极意义。反观当下,专家与学者遍地,可真正具有知识分子风骨,潜下心埋头做学问,心中装着百姓疾苦的不知芸芸中能有多少?商业化讲台已经将知识的风骨打磨殆尽,存留更多的是对利益的追求和对名声的渴望。我们的社会需要更多具有“李保国精神”的知识分子,不计得失,不求回报,不为名利,能够真心实意带领群众摆脱贫困,迈向全面小康社会的幸福路上。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不需要坐而论道似的泛泛之语,需要的是凡事做到做好的长久坚持。一个人的价值有多大,不在于他是谁,也不在于他在哪,而在于他做了什么,又为我们留下什么。如今斯人已逝,幽思长存,李保国教授留给我们的除了哀思,更多的精神力量,他在田间地头筑起的学术殿堂,鞭挞了多少知识分子勇于开拓,勇于进取的向上力量,他在太行山上竖起的明灯,照亮每一位知识分子前行的方向。李保国教授将一生奉献给了太行,奉献给了他深深热爱的太行山人民,让我们一起仰望前辈学者的风范与心胸,将他的精神内化为实际行动,树立最美人生坐标,完成自己的使命,这是对逝者最好的追忆。(吴树玲) |
关键词:李保国,太行新愚公,知识分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