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森林面积将达1.14亿亩 湿地生态功能恢复
导语:“十三五”期间,京津冀地区林业生态建设将在优化生态空间,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精准提升森林质量、重要湿地保护与恢复、环首都国家公园体系建设,金融创新支持国家储备林建设,林业精准扶贫7个方面取得突破。 资料图。
到2020年,京津冀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5%以上 “十三五”期间,京津冀将加快冬奥会赛区绿化,在崇礼赛区周边区域及主要公路两侧大规模植树造林。在京津保平原地区,结合种植业结构调整,加快营造连片森林。在燕山—太行山区,大力营造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在沿海地区,加快提高海岸滩涂湿地植被盖度和近海基干林带生态功能。到2020年,京津冀地区森林面积将达到1.14亿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5%以上,湿地面积不低于1890万亩,防沙治沙面积达到1600万亩。 京津冀湿地生态功能逐步恢复 “十三五”期间,京津冀将科学编制森林经营方案,强化森林抚育和退化林修复,大力培育混交林。到2020年,三地将完成中幼林抚育1500万亩,退化林修复200万亩。三地将加快实施白洋淀、衡水湖、北戴河、闪电河等重要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共同推进东淀、文安洼、永定河、潮白河、滦河等区域生态补水、湿地修复和退耕还湿,逐步扩大湿地面积。到2020年,三地将完成湿地修复、退耕还湿51万亩,湿地生态功能逐步恢复。 资料图。
加快构建“一圈三区五带”的林业发展新格局 “十三五”期间,我国将以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三大战略为重点,综合考虑林业发展条件、发展需求等因素,优化林业生产力布局,以森林为主体,系统配置森林、湿地、沙区植被、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等生态空间,引导林业产业区域集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一圈三区五带”的林业发展新格局。 “一圈”为京津冀生态协同圈。 “三区”为东北生态保育区、青藏生态屏障区、南方经营修复区。 “五带”为北方防沙带、丝绸之路生态防护带、长江经济带生态涵养带、黄土高原—川滇生态修复带、沿海防护减灾带。 京津冀生态协同圈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生态空间,范围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全部,以及山西东部、内蒙古中段南部、辽宁西南部、山东西北部。生态建设以构建环首都生态屏障为中心,辐射太行山、燕山、坝上高原和渤海湾地区。 京津冀将携手打造生态环境示范区 今年京津冀将携手打造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启动京津保森林湿地群建设,并加大京津冀西北部生态涵养区建设。2016年北京将协同构建京津保森林湿地群,以通州马驹桥和大兴新机场周边、地下水严重超采区为重点,完成造林绿化任务1.5万亩,并在房山、大兴、通州、顺义等北京、天津、保定毗邻地区,恢复湿地900公顷,新增湿地500公顷,建设两处湿地公园。 同时,北京、廊坊、保定的景观生态林合作项目也将启动,将在廊坊、保定毗邻北京的地区开展重点生态廊道建设和荒山绿化,构建京廊保城市群大规模森林湿地板块。 新闻多一点 河北5年内将建一批环首都国家公园 未来5年,河北省将与北京市共同建设具有生态保障、水源涵养、旅游休闲、绿色产品供给等功能的环首都国家公园,届时,一大波绿色美景将在环北京的张家口、承德、保定以及廊坊、沧州、石家庄、邢台等地开工建设。规划中提出,将在张家口赤城县大海陀、承德雾灵山、保定野三坡等地,推动建设环首都国家公园。 根据环首都国家公园建设工程时间表,到2017年,建设香河、官厅水库等2处国家湿地公园和北戴河海蚀地貌国家级海洋公园1处。依托怀来县黄龙山庄、沽源县金莲山等省级森林公园,规划建设国家森林公园。到2020年,依托大海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雾灵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三坡金华山——横岭子自然保护区,推动国家公园建设。 (据北京日报、河北日报、新华社、燕赵晚报等综合) |
关键词:京津冀,森林,生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