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长城原创 >>

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唐山地震遗址公园改造升级

来源:长城网 作者:王嘉禾 2016-07-27 00:10:13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导语:为迎接唐山抗震40周年,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管理处,自年初开始对公园进行建园以来最大规模的整体修缮和改造提升,目前,公园以崭新的面貌做好了迎接纪念活动的各项准备工作。整整40年过去了,唐山人民用顽强的毅力和乐观的精神,演绎了一段令无数人为之赞叹的“凤凰传奇”。如今,这座城市正在涅槃重生、振兴腾飞!

  唐山大地震幸存者在地震罹难者纪念墙下缅怀逝去的亲人。长城网记者摄

  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

  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坐落在风景优美的唐山南湖生态风景区内,位于京山铁路东侧,唐胥路北侧,总占地面积约40万平方米,2008年建成开园。公园以唐山机车车辆厂原有的铁轨为纵轴,以纪念大道为横轴,划分为遗址区、纪念水区、场馆区和纪念林区4个区域,园内建有中国·唐山地震博物馆、主题雕塑、大地震纪念墙、纪念大道、纪念广场、纪念水池等一系列设施,是世界上首个以“纪念”为主题的地震遗址公园,也是弘扬唐山抗震精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宣传推介唐山抗震成就和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的重要场所和平台。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的建设,充分体现出了“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关爱、对科学的探索、对历史的追忆”这一宗旨。

  纪念广场的地面由黑白相间的大理石铺成,可供上万人举行重大集会活动,是公园内供人们纪念亲人、凭吊逝者的一个重要场所。广场正前方是纪念水池,占地3万平方米。广场左侧是地震纪念墙,由五组13面墙体组成,全长493米,每面墙高7.28米,代表7月28日,纪念墙距水面19.76米,代表1976年,预示着逝者与生者的时间和空间的距离,让人永远铭记1976年7月28日这个令唐山人悲恸的日子。纪念墙上镌刻着唐山大地震24万罹难者的名字。主题雕塑长70米,宽20米,高11米,采用石材和青铜质地,用写实的雕塑语言,表现了当时震后唐山人民奋力自救互救的生动场面。在纪念墙的北侧正后方,是一片占地14万平方米的纪念林,主要用树表达生命和一种纪念意义,体现出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关爱。

  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内的原唐山机车车辆厂铸钢车间建于1959年,现保存的遗迹是其南北走向的3跨厂房,建筑面积9072平方米。从北向南依次为5吨转炉2座,5吨电炉2座,修理、预热钢水包工地,机车主车架片造型工地。地震时,厂房处于宏观震中,烈度为11度,3跨厂房除部分中间立柱扭曲、倾斜外,四周墙柱全部倒塌,屋架落地。当时有夜班炼钢工人及辅助生产人员20人,11人震亡,3人重伤,40余台设备震毁或受损。厂房南侧的砖砌烟筒,原高35米,地震时断成三截,其余两节烟囱被直接嵌入现存的烟囱内,成套筒式结构,内外共有三层。

  唐山地震遗址公园建成开放以来,面向全国广泛开展了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目前累计入园参观人数达300多万人次,接待副部级以上领导参观团体300余个,其中包括习近平、李克强、温家宝、贾庆林等一大批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国外重要团体。习近平同志还特别指示:“把地震遗址公园建设好,使用好,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普及防灾科学知识作出更大贡献。”

  2011年,公园被列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被中国地震局授予“国家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示范基地”称号,并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4A级旅游景区。

  唐山地震遗址公园进行大规模改造提升

  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内还原震后自救互救场景的雕塑。长城网记者摄

  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管理处自今年初开始对公园进行建园以来最大规模的整体修缮和改造提升,在抗震40周年到来之际,公园面貌焕然一新。

  目前园区内新安装监控设备40余台,实现了园区安全监控无死角;新增“纪念墙罹难者姓名查询机”设备3台,安装调试后“服务中心”年查询总量可达60余万次,较之以前翻两番;新添置博物馆自动售票机2台,日出票2000余张,使入馆效率提高了两倍。同时,对纪念墙主体进行了加固和维修,对纪念墙序言文字部分重新描金,对纪念墙序言墙体进行重新喷涂,使纪念墙继续保持古朴、严肃的风貌;修补主题雕塑周边脱落瓷砖上百块;填补、平整园区坑洼甬路1000余平方米;对唐山机车车辆厂地震遗址部分围墙进行了翻新;对东出口进行了草皮移植和树木移栽。此外,投资30余万元对消防系统进行升级改造;投资244万余元对纪念展馆和科普展馆空调系统进行全面更新;完成纪念墙罹难者姓名改错、补刻3000余人次;对纪念展馆第五部分进行调展,内容更能展现新唐山经济社会建设取得的成就。另与华北理工大学等高校和社会组织联合培训志愿者百余人次,志愿者培训合格后,将全部投入到纪念抗震40周年系列活动中,为来园群众提供信息咨询,医疗帮扶,导览讲解等服务。

  今年以来,在抓紧项目建设的同时,精心组织,合理安排,来园参观人数再创新高,到目前已接待来园参观人数超20万人次,接待国内外团体1000余个。

  唐山地震遗址: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

  唐山人记忆中的“老十中”地震遗址,地表被“撕开”、“错动”的痕迹被保留了40年。因其地处小巷深处,如今鲜有人到此,只有附近地震台的几名工作人员守候。但40年前那场大地震仍为这个城市刻下抹不去的记忆。

  1976年7月28日凌晨,整个华北大地在震动。持续时间约12秒的里氏7.8级地震,让唐山这个百年工业重镇瞬间变成废墟,24.2万人遇难,97%的地面建筑毁坏。

  “母子骤然而别,夫妻遽然而散,白发诀英年之子,幼孤失双慈之怙,兄弟阴阳两隔,挚爱音信杳绝。”唐山地震遗址公园内刻有24万罹难者姓名的纪念墙记录了当时的情形。

  地震过去后,唐山用十年复建,用十年振兴,用十年快速发展,如今成为一个现代化的资源型城市。

  七月下旬的唐山,天气闷热难耐。刚刚经历过大雨的原唐山机车车辆厂铸钢车间周边,不时有游客仰望着这片废墟。地处唐山大地震宏观震中的老车间经过40年的洗礼,锈迹斑斑的铁架子和倾斜的厂房被周边丛生的杂草包围。如今,这已是世界上首个以“纪念”为主题的地震遗址公园的一部分。

  站在唐山地震遗址公园外,园内刻有24万罹难者姓名的黑色纪念墙格外醒目。黑色墙上密密匝匝刻着金色的名字。墙下摆着的簇簇鲜花,不知是谁放下,也不知到底送给谁。不时有人在这些名字前伫立,风吹过时,高墙后的树林发出沙沙声,仿佛有人在呜咽。

  唐山,这座曾经的百年工业城,用这种方式尊重死者;唐山,这座新型的现代城,一直没有忘掉当年的那场地震。

  华北理工大学内,一群白发苍苍的老者在“原图书馆楼地震遗址”前举着长杆打门球,不时传来笑声和呐喊声。头发已然苍白的73岁退休教师郑铁民,在那场大地震发生后30个小时被解放军从废墟中扒出来,失去母亲和女儿的郑铁民顾不上难过,立即参与到营救其他人的队伍中。

  “逝者已去,当时余震不断,活着的人必须向前看。”郑铁民说,很多失去家人的唐山人,在那个年代,并未过多流泪,这其实就是“唐山精神”。

  记者在唐山地震遗址公园内,看到一棵经历过当年大自然暴怒洗礼的老泡桐树,安静地屹立在遇难者纪念墙前,用它的年轮记录着这个城市的过去、现在,乃至将来。

  震后新唐山。长城网记者摄

  重生40载,用今天的幸福告慰逝者

  40年前,一场7.8级毁灭性大地震袭击了具有百年历史、拥有百万人口的重工业城市——唐山。“幸存者奋挣扎之力,移伤残之躯,匍匐相救,以沫相濡,谱成一章风雨同舟、生死与共的壮曲悲歌。”唐山抗震纪念馆前言部分的一段文字描述,再现了当时民众自救互救的场景。

  震后4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河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新唐山历经十年重建、十年振兴、十年快速发展,步入转型升级的发展新阶段,从悲壮走向辉煌。

  如今,走在唐山街头,已经很难看到40年前大地震留下的痕迹。震后残垣已被鳞次栉比的新家园取代,那曾经被悲伤掩映的一张张笑脸,正在这座城市重新绽放......

  (据中国新闻网、环渤海新闻网、长城网等综合)

关键词:唐山,地震遗址公园,改造升级

责任编辑:王嘉禾
版权所有  长城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70001号  冀ICP备100013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