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长城原创 >>

[话暑期]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不要只是走过场

来源:长城网 作者:李默 2016-07-27 00:10:15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导语: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在校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步入社会进行社会接触,提高个人能力,触发创作灵感,完成课题研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以求和社会有更大的接触,对社会做出贡献的活动。参加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认识社会、锻炼自我的好机会,有数据显示,每年约有500万名大学生参与到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与此同时,也有不少人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体制机制和现实意义提出质疑,称其“食之无味,弃之可惜”。那么,大学生社会实践究竟是“鸡肋”还是“机会”呢?象牙塔之外的道路能走好吗?

资料图

  暑期实践走过场还是真锻炼

  大学生支教,是真教实干还是走马观花?

  武昌首义学院学生李高艳从去年7月开始参加支教活动,她做的是有关孤儿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研,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支教。当得知活动获得批准后,她非常开心,觉得自己终于可以为孩子们做点什么了。可是,事实并非如此。

  “当我们和校方联系好,组织团队过去时发现,学校早已聚集了好多其他高校的志愿者。如果去晚了,就没有学生让你教,甚至出现‘一生难求’的局面。”李高艳起初挺开心的,觉得有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做着和自己一样的事。可是,渐渐她发现,不少志愿者只是随大溜,觉得做志愿者可以给自己的简历“增光添彩”。

  正是因为存在这种动机不纯、行为不负责任的支教活动,现在很多学校不愿意接收来支教的大学生志愿者,使得支教行为陷入“剃头挑子一头热”的僵局中。

  社会调研,是深入实地还是拼凑材料?

  社会实践团队成员郭玲介绍,期末考试后,她和11名同学来到湖北省保康县寨湾村。他们的目的是调查当地精准扶贫政策,团队成员们实际上边走访边帮村民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能在调研之余做点实事儿,感觉不虚此行”。

  “社会调研可以让大学生走出校园、走入基层,了解基本国情、民情、社情。”华中师范大学学生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实践过程中,大学生们可以把自己的见闻与书本知识相结合,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同时,大学生也可利用自身的知识积累帮助当地老百姓切实解决一些生产和生活问题,学以致用。”

  然而,也有些大学生在实践主题、目的都不明确的情况下盲目跟风,事先不计划,事后不总结。既占用了学校资源,又浪费了自己的时间。

  武汉一所高校医学院的学生小吴这样描述自己的社会实践:“走访几个医疗点,找几个人问问情况,拍几张照片,回来再拼凑一份实践报告就算大功告成。”

  小吴所在团队的实践主题是调查湖北省农村合作医疗的基本情况,本来打算跑三四个乡镇,但因天气太热,最终只呆在一个地方就再也没有“挪窝”。不仅如此,据小吴透露,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宾馆里“避暑”,最后靠当地提供的资料完成了报告。

  对此,武昌首义学院团委书记罗萍表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认识社会、开阔视野、锻炼自我的机会,弄虚作假毫无意义。她认为,大学生应该珍惜实践机会,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多体验社会现实,用自己的所学服务社会,“千万不要眼高手低、怕苦怕累”。

资料图

  实习实践,是混证明还是职业规划?

  实习的本意是让学生走出象牙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长社会经验、阅历。但是,实习证明造假的情况也屡见不鲜。不少大学生找关系开实习证明,需求量的增加甚至催生了专门出售“实习证明”的淘宝店。

  张佳河是湖北某高校即将升入大四的学生,暑期她遇到了一件麻烦事:考研备考和学校要求的实习“撞车”了。“两难中,张佳河的哥哥帮她解决了这个问题,找关系给实习证明盖个章。“哥哥说这种事情很常见,还是专心考研比较重要。”张佳河说。

  “别小看短短两个月的实习,如果能够认认真真跟着老师学习的话,还是能够学到不少东西的。”从大一开始就在各种媒体实习的周姗姗对记者说。不过周姗姗也坦言,她所了解到的高校一般都不会严格核查实习经历,“除非像毕业实习,安排专门的老师负责学生,定时抽查实习情况和成果,不然一般都是靠自觉”。

  社会实践如何不“鸡肋”?

  参加过多次社会实践,凭借优秀的实践经历入围“第11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候选人”的何健认为,社会实践需要深入社会,了解社会的真实状态。 “真正的社会实践是不怕吃苦、扎扎实实地做些事情,不是走马观花。”他说,“当成一种责任去做,别偷懒、要用心,一定有别样的收获。”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教师周敏有着多年带领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经验,她建议,大学生做社会实践之前,要做好各方面准备,踏踏实实深入进去,含金量才高。

  “理论知识、专业素养、技能储备、应变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都是社会实践成败得失的关键因素,如何综合运用不断吸取教训,是大学生们需要思考的重点。”周敏认为,必要时要对自己进行评估,提前了解相关领域,善于总结前人经验。

  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张德华也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支招:“第一,学生心理准备要做足。要确定实践的目标,还要预想可能遇到的困难,将要怎样来迎接困难和挑战。第二,要学会自我保护。在外面要注意安全问题,不要让家人担忧,要学会维护自己的权益。第三,要怀着爱心,回报社会。”

资料图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躲不开的“钱关”

  73.48%的受访者所在学院或学校设立专项资助

  杨帆是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大三的学生。去年暑假,她和其他7位同学在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进行了为期5天的社会实践。她们的调查课题为“河南留守务农农民媒介素养的调查研究”。

  据杨帆介绍,整个项目包括立项、审批、实践3个环节。实践方向和指导老师由他们自己寻找。实践期间,团队共花费3000多元。因为调研结果较好,在实践完成后,该课题获得学校假期实践评比的二等奖,得到了学校2500元的报销额度。而此后杨帆所在的院系通过评比,也为他们颁发了2000元的奖金。

  此后,他们需要将实践期间开销的发票提供给校团委办公室审批,经审批合格后便可以得到报销,从校方评比到他们领到实际报销款项需要一两个月的时间。

  据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孙保营介绍,学院近几年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扶持力度逐年加大,每年暑期社会实践的报销及评奖要支出10万元左右。

  调查结果显示,73.48%的受访者所在学院或学校设立了专项资助,得到过资助的团队占91.22%。

  学校的资助额度难以满足实际开销

  经历两轮严苛的考核,杨纯团队的社会实践项目“存活”了下来。他们晋级为校级扶持队伍,并获得1000元的项目资金。这和她们之前1.3万元的预算相差很远。“我没有想到会这么少。”杨纯没有掩饰自己的失落。她了解到其他几支队伍的状况和她们类似,获得的资金也只是在预算的20%左右,有的甚至不到10%。

  杨纯的学校每年下发社会实践的资金相对固定,但是学校没有给出具体的支持金额划分标准和下拨社会实践支持资金的总额度。今年的实践队伍超出往年约40支,这样每支队伍所获得的资金会比预想的要少,同时下拨给各个队伍的金额也有较大的差距。在已知的团队中,多的有6000元,少的有700元,但学校并未予以公示。

  调查显示,46.59%的受访团队表示,学校的资助额度不足以覆盖实际开销的一半,13.98%的受访团队表示所获学校资助可覆盖全部支持并且略有盈余,22.58%的团队表示获得资助可覆盖实际开销的80%左右。

  社会资助成为社会实践经费的来源之一

  在经费来源上,51.25%的受访团队表示经费由成员均摊,34.41%的团队表示学校提供经费支持。同时,8.6%的受访团队表示,社会资助成为暑期社会实践经费的主要来源。

  在很多人眼里,“梦之网”是个听上去就很酷的公益项目。它由清华大学电机系学生发起,到无电或是电力不稳定的偏远地区搭建新能源微电网,为当地人提供必要的供电。两年的暑期实践,电机系的学生已在川西高原上的偏远山村建设了4套太阳能微电网系统,提供了总计30kW的日用发电量。

  电机系团委书记徐特威是2015年“梦之网”项目的负责人,他们的实践地点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县木绒乡新卫村。那里海拔超过4000米,村民全部以放牧为生。学校是罕有电灯的地方,但每年除了夏季,其他时间由于电力供应不稳,全部30名学生早晚上课还需要点蜡烛。

  “我们的大部分资金和设备来自企业的慷慨支持。”徐特威说。在已完成的两期项目中,“梦之网”公益项目通过企业赞助和学校支持获得了总额约35万元的资金和设备。在团队成员眼中,如果没有这些热心企业的关注和支持,就不会有“梦之网”的延续。

  提供赞助的一家北京科技公司的负责人则表示,“‘梦之网’是清华大学精品实践项目,在为偏远地区服务的同时,也实打实地锻炼了大学生们的能力,具有非凡的意义。作为一家有责任感、有公益心的企业,我们非常愿意支持这样的大学生实践项目。”

(据长城网、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综合)

关键词: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个人能力

责任编辑:李默
版权所有  长城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70001号  冀ICP备100013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