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长城原创 >>

敦促学生加强锻炼 对高校“打卡锻炼”别急着拍砖

来源:长城网 作者:芦静 2016-08-04 21:27:02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导语:近年来几起校园长跑猝死事件,让大学生体质问题持续引起社会关注。近日,北京师范大学提出,将对2016级本科生的课外锻炼实行运动打卡考勤,未完成规定次数,将影响体育成绩及奖学金评定。在学生中实行运动打卡,此前已有一些高校试水,而在执行过程中,也伴随着学生对运动被“强制”的质疑,以及执行过程中的管理问题。

  不必对跑步打卡妄自菲薄

  是切实可行的次优选项

  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将女生的800米、男生的1000米跑列入必测项目,作出了强制性规定。按理说,这样的体育测试标准并不高,然而依然有不少学生没能达到标准要求。他们平时锻炼太少,体质太差。借助打卡考勤,能够促进大学生加强锻炼。

  发生长跑致学生猝死的案例,让一些学校投鼠忌器。不少学校在校园体育比赛中,取消了长跑项目。如今随着新体育工作标准的出台,越来越多的高校采取“跑步打卡”的方式,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自觉性,把他们从宅男变成运动男。尽管手段算不上最优,但至少是切实可行的次优选项。

  如果能够不借用任何考核办法,让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给学生们更自由的选择度,当然是最理想的方式。可问题在于,恰是之前的松散式管理,使得学生无视体育锻炼。若不采取具有约束力的手段,很难让懒散而不爱运动者回到跑道上来。“跑步打卡”要破题,需要一场基于现实的观念革新行动。

  是教育应有之义

  长期缺少运动致身体机能及耐性下降,是校园长跑猝死事件的元凶。小学、初中、高中由于升学压力,家长、老师联手剥夺了孩子运动的时间,学生日程总是安排得满满的,即便寒暑假也不得不四处“赶场子”,因为每个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竞争中败下阵来,都渴望能“过五关,斩六将”而成为最终的赢家。无疑,这种变态压榨式教育,不仅压制了孩子运动的天性,久而久之,也抑制孩子的运动细胞,导致不少孩子成了不想运动的小老头及小老太。不客气讲,这是当下教育莫大的悲哀,值得深思与反省。

  踏进大学校门,按理说不再存在太多学习压力了,该能够甩开膀子去操场运动。但运动细胞一旦被冻结,想要重新燃起并复活并不那么简单,绝不像打开水龙头就能哗啦啦流出水那样。在十多年“炼狱”般的生活中,不少孩子已经养成好静不好动的习惯,把学习当成人生全部乃至唯一;即便进入大学宁可有时间泡在图书馆或窝在宿舍打游戏,也不愿去操场运动。甚至在一些学生头脑里有一种不正确的认识,总将自己定位为读书人,若运动得大汗淋漓便有失斯文,故而,羞于奔跑与运动。完全忽视了运动之于一个人的重要性,一个人只有不停运动锤炼,身体才能迸发活力,才能更好面对一些突如其来的状况,也才不会弱不禁风像个林黛玉。

  大学推运动打卡莫被质疑“牵着走”

  一面是从国家角度对国民体质下降的担忧、对全民健身运动的倡导,一面是学生提出被“强制”运动的质疑。高校作为承担国民教育的重要载体,面对此情此景,也是颇为尴尬,一旦计划不够完善难免有“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之嫌。然而,不可置否,倡导全民健身,增强国民体魄,是一件利民利国的大事也是好事。因此,不能因噎废食,不能说因为计划、改革中出现了一些不同声音,就立刻叫停。要意识到出现不同声音是正常的,是有利于计划、改革的实施,是促进计划的完善。

  由此来看,学校面对学生的质疑不能亦步亦趋。在谋划全局的基础上,要充分考量学生的意见及感受。无论是从倡导理念、倡导方式还是执行监督上,都不该流于形式,急于一时,要不断征求学生意见,认真总结好的做法,取得与学生之间的共识,才能获得学生的理解与支持,才能让学生心甘情愿的强身健体,才能顺利推进计划的实施。

  诚然,倡导强健体魄、按量保质的运动初心是好的,但在推行中听取多方意见、获得多方参与,给学生一些自主选择权,不失为避免“强制”之说的一剂良方。既不在质疑声中落荒而逃,也不让好心变成了“驴肝肺”,是给高校教育出的一道好考题。

  大学的“爱”不该太随意

  不知从何时起,跑步已经成为一种“价值正确”,甚至被奉为文明的、现代式的生活方式。这一风气吹进高校,极大鼓励了主政者推动“跑步打卡”等项目。而值得警惕的是,在“价值正确”的大旗之下,学生被学校过度支配的现实,竟反倒成了“无伤大雅”的事情。于是乎,学生们对于“强制跑步”的正常质疑,很容易就被攻击为“小题大做”、“怕苦畏难”等等。自始至终,大学生们都无法在一个公平的前提下,和校方就此事展开沟通,此乃问题的症结之一。

  大学所强推的“跑步打卡”,也许并不若许多人所理解的那般纯良:将“跑步”与学业成绩、评奖评优挂钩,已然涉及到对学生法定权利的绑架;要求学生下载指定运动APP,则更是牵涉到相关商业利益的输送。凡此种种,都大大消解了此一举动原本所具备的道德合法性……当“跑步”不只是“跑步”,而是牵连上一系列错综复杂的权利和利益关系,我们自然不能想当然地听信,校方或学生的一面之词。

  无论如何,高校的所作所为,都当以法律授权为限。动辄抱持自我感觉良好的“教育使命”,将一切自以为“正确的事物”加码加量地强加给学生,到头来只会事与愿违而已。无论是推广跑步,还是其他善意的倡议,大学管理者最先要学会的,还是平视学生的姿态立场,以及沟通、说服的耐心与技巧。

  (据北京晨报、光明网、长江网等综合)

关键词:跑步打卡,体育,教育

责任编辑:芦静
版权所有  长城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70001号  冀ICP备100013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