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长城原创 >>

别让“被黑”影响了观赛【长城时评】

来源:长城网 作者:芦静 邱璨 2016-08-12 21:24:56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北京时间8月11日,里约当地时间8月10日,奥运会进入到第5个比赛日。在男子举重77公斤级的比赛中,哈萨克斯坦选手拉西莫夫最后一把试举成功荣获冠军,吕小军以总成绩379公斤获得亚军摘得银牌。因对拉西莫夫最后试举存在质疑,前奥运冠军张国政表达了对裁判的强烈不满,怒喷裁判脑子有屎。(8月11日《北京晨报》)

  实际上,这并不是中国军团在本届奥运会上的首次“被黑”。应该说,自里约奥运会开幕以来,这些“插曲”便不断产生,从最初的国旗弄错、游泳选手孙杨被喷到后来的体操强行被压分、拳击裁判误判“偷走”吕斌梦想……一路“被黑”让一些人感觉这些都是在有意针对中国。

  那么,这种想法是否真实?其实不然。诚然,奥运竞争异常激烈,哪怕裁判的一丝失误都会让参赛选手的四年努力付之东流。正因如此,任何一个国家的选手但凡遭遇一点不公此时都会引起本国民众的不满,加上我国运动员接连遭遇误判已成事实,从这一角度而言,让一些人产生一路“被黑”的感觉是可以理解的。

  可以说,我国自1932年刘长春参加奥运会以来,早已摘掉“东亚病夫”的帽子,并且从近三届奥运表现上来看,中国运动员的竞赛能力与日俱增,国际竞争力日益凸显,面对如此劲敌,别国裁判急红了眼、耍伎俩的事情也不是不可能发生,这或许也成为了我国选手在奥运赛场上遭遇不公、“一路被黑”的部分原因。

  客观来说,奥林匹克精神强调竞技运动的公平与公正,裁判在评判时虽说具有主观性,但绝对的倾向性在奥运赛场上是不应有的,即便有些裁判出于某种目的而存在误判或不公,那些类似抵制澳洲、漫骂里约等事件也不应该发生,由此所引发的将竞赛冲突上升为国家冲突、民族矛盾的极端心态与行为更是没有必要。

  当然,奥运会除了能够展示各国运动员的竞技素质外,运动员背后所代表的国家形象、民族气概似乎显得越来越重要。就像霍顿讽刺孙杨之后孙杨轻描淡写的“清者自清”,就像吕斌遭遇黑裁后的从容与淡定,我国运动员在遭遇判决不公与质疑时所保持的宽容、大度与谦逊的态度才是真正值得被传颂的。

  对于一名伟大的运动员而言,误判会让他痛失奖牌,但却不会有损他的光辉。因此,我们无从改变裁判的判决不公更无法保证接下来的比赛中类似“被黑”事件不再出现,但是,我们应该相信自己能够以一种更为平和与大气的心态来看待比赛,让竞争回到赛场,学会享受体育运动本身。

关键词:奥运会,被黑,体育运动

责任编辑:芦静
版权所有  长城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70001号  冀ICP备100013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