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丘县岗底村:建好绿水青山,才能保住金山银山
长城网8月15日讯(记者 张强)时隔20年,岗底村两遇山洪,一次损失惨重,一次安然无恙。对比上世纪“96·8”洪水和今年“7·19”洪水后大不相同的结果,村民杨仁生感慨万分:建好绿水青山,才能保住金山银山。 7月19日的强降雨,在邢台市西部太行山区引发山洪。位于深山区的内丘县岗底村,当日降雨量高达500毫米,一度面临严峻考验——这次洪水,较1996年8月的那次,水量更大,来势更猛。 资料图。
20年前的那场洪水,曾给杨仁生心里留下深深的痛。1996年8月3日至4日,岗底一带降雨量累计达400多毫米,山洪从山上咆哮而来。岗底村前的护村大坝瞬间被冲垮。洪水越过坝基,扑向农田和村庄。住在村边的杨仁生发现,家门口的水很快漫到齐腰深。他和邻居紧急向高处疏散,才躲过一劫。
那次山洪,冲毁了1200米护村大坝,刮走了200亩保命良田,破坏了3000多亩山场,摧毁了几乎全部的水利设施,采矿厂、选矿厂、冶炼厂等企业遭受重创——岗底村直接经济损失1119万元,人均损失2万元! “不尊重自然规律,必然要受‘天谴’!”“96·8”洪灾过后,岗底村党总支书记杨双牛总结了三条教训:全村植被覆盖率低,水土保持能力不强;山场排灌系统不科学;护村坝标准太低。 1996年洪灾过后,岗底人请来了河北农大教授李保国。以生态优先、安全至上为原则,山水林田路综合施治的生态经济沟建设在岗底启动——在山下河套,筑起高标准的拦洪护村大坝。“坝基紧贴河床,底宽18米,高17米,向上呈梯形砌成,水泥灌浆。”杨双牛告诉记者。1997年7月,长2500多米的大坝竣工,被村民称作“岗底长城”。 在山场,全面推行“水土保持林带帽、耐旱经济林拦腰、高效水果住坡脚”的植被模式,构建了包括鱼鳞坑、梯田、造地、排水沟和塘坝在内的水土保持系统和排灌系统,以及与整体规划相协调的道路系统。 经过20年的建设,岗底绿了,林木覆盖率达90%以上,岗底富了,“富岗”苹果成了村民的绿色银行。这里的小流域治理成了山区建设的典范。特别是最近“7·19”山洪过后,坝内河水潺潺,坝外果园葱郁,岗底呈现出有洪无灾独特景象。 岗底村技术员梁国军不无自豪地说,科技治山成就了现在的岗底:小雨中雨不出田,大雨来了不出川,暴雨来了不毁地,遭遇山洪不见灾! |
关键词:内丘,岗底村,绿水青山,金山银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