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长城原创 >>

立秋之初 养阴之始 入秋之后应当避免无病进补

来源:长城网 作者:王嘉禾 张岩 2016-08-17 16:22:07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导语:立秋已有十日,初侯凉风至,相信很多朋友已经感觉到凉风的造访。酷暑即将过去,凉爽的秋天就要来临。在这个由热转凉的时间,我们该如何养生呢?

  中医认为人应与天地相应,天人相应即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季节养生和时令养生就是其中之一。秋风送爽,酷暑渐消,立秋一过,气候将逐渐转凉。人们经过一个夏天的暑热熏蒸,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人极易倦怠、乏力等身体不适,所以秋季亦应特别重视养生保健。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秋季阳气渐收,阴气生长,故保养体内阴气成为立秋之后的养生之重。

  秋季养生。来源:新华网。

  秋季养阴最重要

  立秋养阴首防”秋老虎”

  立秋之初,暑气难消,故民间有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的说法,此时出现的高温天气就是所谓的“秋老虎”。所以,立秋之初,仍然需要防暑降温。但立秋以后,早晚天气偏凉,立秋的风比夏季风凉爽,人们在享受清风凉意的同时,也容易患上空调病,此时空调开放时间不易过长,夜里最好不开或只开除湿。这样,既可降温祛暑,又可预防空调病。身体虚弱者,还要经常喝点姜茶。

  秋季养阴关键在于防燥

  秋季是人体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所以,顺应秋季的自然特性来养生。进入秋季之后,雨水渐少,天气渐凉而气候干燥,极易出现秋燥。中医认为,燥乃六淫之邪,为秋季主气,其性干燥,易耗津液。常见口干舌燥、鼻涩咽痛、皮肤干枯、大便干结、烦躁不安等一系列症状,秋季防燥,要以养阴清燥、润肺生津为基本原则。防秋燥,重在饮食调理,适当的选食一些能够润肺清燥、养阴生津的食物。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有很多时令水果上市,这些水果都是我们防燥的好食物。蔬菜应选择新鲜汁多的,如:黄瓜、冬瓜、西红柿、芹菜等。水果应食用养阴生津之品,如:葡萄、西瓜、梨、香蕉等。

  秋季养阴重在养肺

  中医认为,肺主秋季,秋气应肺。从季节养生角度看,秋季最宜养肺。另外秋季主收,燥为秋季之主气,而肺为“娇脏”,不耐寒热,肺合皮毛,通过鼻与外界相通,故很容易被秋燥所伤。呼吸道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器官,从鼻腔到气管再到肺部。秋季由于早晚比较凉、温差比较大,干冷的空气容易侵害和损伤粘膜导致呼吸道疾病,从而产生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便秘等症状,重者还会咳中带血,所以秋季重点养肺,以免感冒等呼吸道疾病频发。

  在生活起居方面养肺要“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立秋时节,秋高气爽。晚上早睡,就可以聚敛阳气,而阳气则为我们立根之本,而早起的话可以使肺气得到舒展,防止收敛太多。立秋时节气温变化大,因此要根据气候变化,适当增减衣服,以免身体受凉。

  根据自身的体质状况,可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锻炼项目,如: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慢跑、呼吸操、快步走等。其中如太极拳等传统健身运动对于增加肺活量,改善慢性呼吸病患者的肺功能,练习深沉而缓慢的呼吸具有很明显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立秋时节在户外活动后,要及时擦干汗,防止着凉。

  养肺最好的办法就是食疗。秋季饮食要“少辛多酸”,即多吃润肺的食物。首选物品就是百合,它具有润肺止咳、养阴消热、清心安神的作用。其次,就是多吃胡萝卜、豆浆、柑橘、甘蔗、萝卜、银耳等润肺清肺的食物,目前正是梨子上市旺季,人们不妨多食些梨。在秋季要减少进食过燥的食物。比如一些煎炸类食物,还要适当少吃姜、葱、辣椒等辛味食物。需要提醒的是,立秋过后,由于天气逐渐变得凉爽宜人,所以人们的食欲便会逐渐好转。不过此时人的胃肠功能还处于较弱的状态,还没有从夏季饮食的习惯中调理过来,立秋之后生食大量瓜类、水果容易引发胃、肠道疾患。因此,脾胃虚寒者注意不宜食用过多。

  秋季养阴耐寒防冬病

  立秋之后,气清风寒万物变色,早晚凉风时至,秋风秋雨渐多,气候多变,此时,应顺应时令,重视养生,以提高健康水平,增强抗病能力,也就是机体的自身免疫力。俗话说,“春捂秋冻”,适当的秋冻,顺应秋季自然收敛,重视耐寒锻炼,如早操、慢跑、冷水浴等,养成“耐寒”体质,可以保证机体从夏热顺利过渡到秋凉,提高身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和抗寒能力,从而激发机体逐渐适应寒冷环境,这对于老年、儿童、体弱者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冬季常见的各种疾病,尤其是呼吸道疾病能起到积极的预防作用,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预防脑血栓等缺血性疾病发病。

  秋季养阴不忘精神调养

  自然界的秋风落叶,往往使人触景生情,常令人心生秋愁,诱发消极情绪,即悲秋。古人认为秋季的精神养生应做到“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也就是说,秋季养生在精神调养上也应顺应季节特点,以“收”为要,收敛神气,心平气和,以适应秋季清肃、容平之气,以一颗平常心看待自然界的变化,或外出秋游,登高赏,令心旷神怡;或静练气,收敛心神,保持内心宁静;或多接受阳光照射,转移低落情绪。做到“心境宁静”,避免悲伤情绪,让自己保持乐观愉快,这样才会减轻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才能适应秋天的特征。

  入秋避免无病进补 虚实不分

  立秋后,气温开始降低,雨量减少,空气湿度相对降低。秋季干燥的气候易伤损肺阴,从而产生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便秘等症状,重者还会咳中带血,所以秋季养生要防燥。

  饮食方面应多吃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新安神的食品,可选用芝麻、蜂蜜、银耳、乳品等具有滋润作用的食物。秋季空气中湿度小,皮肤容易干燥,因此,在整个秋季都应重视补充机体水分,增加维生素的摄入。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人,可以多吃具有健脾补胃功效的莲子、山药、扁豆等。秋季人们容易有“秋燥症”,可适当选用滋养润燥、益中补气的食品,如银耳、百合等,能起到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的补益作用。此外,还可以多吃苹果、葡萄等味微酸的食物,少吃辛辣刺激食物,以增加肝脏的功能,抵御过盛肺气的侵入。

  秋季有些人开始进补。秋季进补要避免无病进补,避免虚实不分。中医治疗的原则是虚者补之,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否则会适得其反。如果需要进补,还要注意进补适量,切忌以药代食。立秋后气候渐凉,除饮食注意外,衣服不可一下增加过多。

  立秋之后这样吃 让你秋天不得病!

  秋季食疗。来源:人民网。

  先调脾胃后进补

  要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使体内的湿热之邪排出,以下三类人要格外注意:

  1、脾虚者——吃点粥

  表现:食少腹胀、食欲不振、肢体倦怠、乏力、时有腹泻、面色萎黄

  食补:茯苓饼、芡实、山药、豇豆、小米,健脾和胃。食粥能和胃、补脾、润燥,若用上述食物煮粥食用,疗效更佳。

  2、胃火旺者——吃点苦

  表现:平素嗜食辛辣、油腻之品的人,日久易化热生火,积热于肠胃,表现为胃中灼热、喜食冷饮、口臭、便秘等。

  食补:适度多摄入些苦瓜、黄瓜、冬瓜、苦菜、苦丁茶等,清泄胃中之火。

  3、老人及儿童——吃点山楂

  表现:由于消化能力较弱,胃中常有积滞宿食,表现为食欲不振或食后腹胀。

  食补:适量吃点山楂、白萝卜等消食、健脾、和胃的食物。

  少吃西瓜多吃豆

  西瓜是很好的清热消暑水果,适合夏季食用,可立秋后,经过一个暑热的长夏,人们的身体消耗很大,特别是一些老年人大多脾胃虚寒,要少吃西瓜等过于寒凉的水果,以免伤及脾胃,引起腹泻。

  豆类多具有健脾利湿的功能,正合立秋节气之用。可以多喝些三豆汤:绿豆:清热解暑;红小豆:清热利湿;黑豆:健脾补肾。三豆汤不仅能清热解毒,还有健脾利湿的功效。

  少吃辛辣多润肺

  注意要少吃辣椒、生姜等辛辣食物,烧烤也要少吃。所谓一年之内,秋不食姜;一日之内,夜不食姜。入秋后气候逐渐干燥,如果再吃辛辣的生姜,对养肺不利。

  可以多吃一些莲藕、荸荠,既能生吃又能熟吃,有养阴润燥,生津止渴的作用。百合除了解燥润肺,还有止咳的作用。银耳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也有一定疗效。百合银耳的特点是“百搭”,可以熬粥、做羹,和莲子、大枣、枸杞等搭配使用,如银耳莲子羹、百合大枣粥等,还可以自己搭配,做成百合银耳羹,润燥的效果更是强强联手了。

  少吹凉风多安神

  秋天就别再过于贪凉风、开空调,最好避免皮肤直接被风吹,尤其是敏感的面部和脖子等处的皮肤,不妨用丝巾遮挡一下脖子。立秋后要防“秋老虎”,建议晚间多用醋泡脚,能解暑热,有助散热入眠。

  立秋后,不能像盛夏季节那样一味地饮用清热解暑的夏枯草、野菊花等寒凉性质的茶品,那样会损伤人的胃气,影响脾胃功能。此时,最好喝点青茶。青茶属于“性和不寒”的茶叶,如铁观音、冻顶乌龙或大红袍(买的时候可以看到说明),介于红、绿茶之间,不寒不热,能益肺、润肤、生津、润喉,有效清除暑天存留在体内的余热,恢复津液。

  (据新华网、人民网、北京晚报等综合)

关键词:立秋,养阴,进补

责任编辑:王嘉禾
版权所有  长城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70001号  冀ICP备100013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