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长城原创 >>

河北“壮士断腕” 加快推进煤炭钢铁“去产能”

来源:长城网 作者:刘朋朋 2016-08-24 15:55:26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去产能,人往哪里去——探索人员安置问题

  职工安置问题,是煤炭、钢铁等企业扭亏脱困和化解过剩产能过程中的痛点和难点。在“去产能”的同时要坚持多措并举,兜住民生底线,在集中行动、拆除设备前先期做好职工安置方案和社会维稳预案。

  一是稳妥做好职工安置。对采取稳岗措施的企业和自主创业的个人给予稳岗补助和创业补助,对下岗职工加强职业指导、政策咨询和服务培训,对就业困难人员开发公益性岗位进行托底安置,确保不发生大规模失业,不发生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群体性事件。

  二是积极筹措资金。在用足用好国家奖补资金的同时,多方筹集资金设置化解过剩产能“资金池”,专项用于企业去产能资产损失奖补、职工分流安置等。建立市场交易机制,重点在煤耗、水耗、能耗等方面,制定相关指标交易办法,支持唐山、邯郸等重点市探索市级产能指标市场交易机制,通过市场手段引导企业主动去产能。

  三要支持盘活土地资产。探索钢铁企业兼并重组和产能退出后的工业用地发展第三产业,收取的土地出让收入按规定用于职工安置和债务处置,实施环保搬迁、退城进园的项目按照产能减量或等量标准,安排同类用途用地,为钢铁企业转型发展提供支撑。

  四要加强金融政策支持。引导金融机构有保有控,对技术设备先进、产品有竞争力、有市场效益的企业,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制止盲目抽贷断贷行为。

  开滦集团创新劳动用工

  近年来,开滦集团在推进减人提效、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为大型国有企业去产能过程中的职工安置工作,提供了思路和借鉴。

   发展生产服务业,实现产业转移输出一批

  经过130多年的开采,开滦的多个老矿井已进入资源枯竭衰退期。资源量的减少打破了原有的人力资源配比,产生了需要安置的冗员,企业负担沉重。

  2014年7月1日,开滦整合集团内部技术、管理、人才等资源,组建了开滦矿业工程有限公司,面向社会市场提供矿井设计、地质勘探、技术咨询、矿井建设、生产运营一体化服务,成为开滦进军生产服务业和发挥职工潜力的平台。一部分员工留在本部,另一部分员工则向社会市场转移。几年的实践证明,他们发展生产服务业的路子非常成功,得到了市场的普遍认可,多家煤矿依靠他们提供的服务迅速走上正轨。

  内部调剂岗位缺员,向高效岗位转岗一批

  辅助岗位向生产岗位转移,是近年来开滦优化劳动用工结构的新举措之一。

  “十二五”期间,开滦在产业多元化和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劳动用工总量依然减少了两万余人,降幅达21%。劳动用工效率提高了,但必要的岗位缺员仍然需要弥补。开滦的做法不是一味依靠新增用工,而是强化企业对内部人员的技能培训,在符合操作规程、保证职工个人利益的前提下,倡导一人多能、一岗多能。

  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该集团初步形成了以“六工转移”为标志的劳动用工新模式:地面人员向井下转移、辅助单位人员向一线单位转移、管技人员向操作岗位转移、女工岗位向男工岗位转移、单位之间余缺转换、唐山区域人员向外埠转移。

   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企业主动作为分流一批

  开滦近年来推进减员提效工作,并非一减了之,而是综合统筹,既制定政策鼓励宜退者腾岗,宜转者换岗,又通过发展新产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2008年以来,开滦调整企业发展战略,主动推进资源型企业转型,经过几年的发展,开滦能源化工、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等产业板块快速崛起。这些新兴产业的成长壮大和经济总量的增加,不仅改变了百年开滦一煤独大的产业结构,也为员工提供了更多的岗位选择。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关键词:去产能,煤炭,钢铁

责任编辑:刘延丽
版权所有  长城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70001号  冀ICP备100013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