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渭源县:一场“孤独”的文化之旅
长城网9月18日甘肃讯(记者 王棋 实习记者 高琳哲)9月18日,“从伟大转折到伟大胜利——长征路上奔小康”纪念建党95周年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型主题报道活动甘肃站拉开序幕。当天上午,由中国日报网,长城网,四川新闻网,西部网,宁夏新闻网及中国甘肃网等媒体组成的记者团来到定西市渭源县,体验红色革命之旅。 张鹏举收藏的陶罐。长城网 高琳哲 摄 在渭源县档案局记者看到,四间库房分别展列了各个时期的陶罐,众多老一辈中央领导人的画像、雕塑、纪念章,还有一些极具文化价值的生产生活用品整齐陈列。而这些收藏品,都来自于张鹏举的个人收藏。 张鹏举是渭源的一位民营企业家,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出资收购相关藏品。据介绍,这些收藏品都是他从各个地方收购过来的,目前大概有两万多件。 巨幅毛主席画像。长城网 高琳哲 摄 在这些收藏品里,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一幅巨大的毛主席画像,“收购这个画像时,费了很大功夫的,前后大概有两年的时间,一次一次的跑,渐渐和原来的藏主成了好朋友,才很不容易的收购了下来。”张鹏举向记者们介绍这幅画的来源。 张鹏举说,“我从小的时候就对毛主席非常崇拜,后来渐渐的爱上了收藏,从毛主席的收藏品到各种文物。现在想要打造属于渭河的流域文化,在渭源建立渭河文化苑,把这种文化传承下去。” 别具特色的碌碡剧场。长城网 高琳哲 摄 参观完张鹏举的个人红色纪念馆后,网媒记者们来到了渭源文化苑。在文化苑里,有一个巨大的碌碡剧场。碌(liù)碡(zhóu)【渭源土话读碌(lù)碡(chù)】又称“碌轴”,是汉族农业生产用以碾压的畜力农具。但是在这个剧场里,碌碡成为了一种特色的座椅,让观众可以坐在凝聚着古人智慧的农具看大戏、听故事,真切地感受传统民俗民间文化瑰宝的魅力。 据记者了解,目前这所渭河文化苑也是由张鹏举自己出资筹建的。谈到为何愿意这么做时,张鹏举说,“因为出于对毛主席的崇拜,很喜欢‘为人民服务’和‘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这两句名言。我也希望自己可以做到为人民服务,并且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 因此,张鹏举组建了秦剧团专门免费对老百姓演出,“国家现在也提倡精准扶贫,我觉得文化扶贫同样重要,我这么做就是希望,用自己的一点力量,把文化送到老百姓的身边,让大家学习渭源文化,了解更多的知识,可以一起富起来、‘奔小康’。”张鹏举也表示,将来他仍会继续发展渭河文化,将长征精神传承下去,影响更多的人。 俯瞰渭源。长城网 高琳哲 摄 随后,记者还来到了渭源县的地标性建筑——渭河楼。这座历时三载的建筑,巍然耸立在老君山之巅。飞檐翘角,凌空展翼,成为渭河源头的一道亮丽景观。 网媒记者们探访渭源的行程结束了,但是这些农耕文明的“碎片”和长征精神仍在默默传承,源远流长。 |
关键词:长征,网媒走转改,重走长征路,长征路上奔小康,甘肃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