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酒不是文化 婚礼上“喝”死伴娘当警醒
导语:据媒体报道,近日,在海南文昌一场婚礼上,28岁的伴娘杨某因酒精中毒身亡。此事引起媒体广泛关注,也在互联网朋友圈上被“刷爆”,引发激烈讨论。 婚礼上“喝”死伴娘当反思 劝酒难辞其咎 有些人不是劝酒而是灌酒,他就想看你出丑,看你不省人事的模样;有些人明明可以适可而止,偏偏要放纵自己;一些人知道这么喝下去会出问题,故意为之,逞口舌之快;更有一些人抱着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心态听之任之。 婚礼上的笑声掩盖了这些龌龊的举动,就好像洞房里,一群人围着伴娘上下其手,明明是猥亵,却好像在做一件很开心很光明正大的事。 我相信,只要没人逼的话,伴娘不会如此喝法,没有人拼酒,伴娘也不会自顾自地往嘴巴里灌。我们也许可以指责一个意识清楚的人为什么不停下酒杯,可是无法指责一个已经喝醉了的人。当一个人在喝多了以后,行为失去控制能力,自我意识不足,对酒的危害性失去认识时,你不能把她当成一个正常人看待,这个时候,保护安全的责任就转移到组织者、周围人的身上了。看到差不多了就不要再劝了,哪怕不是劝酒拼酒的人,看到这种情况下,你有没有去制止姑娘继续喝酒呢?哪怕你没有直接制止,那你有没有去劝那些劝酒的人呢? 新郎新娘和劝酒者要负责 根据最新修订的《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等法律规定,如果在饮酒过程中有明显的强迫性劝酒行为,只要主观上存在强迫的过错,此时对于损害后果的发生,劝酒人应当承担相应的过错赔偿责任。朋友间饮酒,本属社交层面的行为,但双方应有安全保障可能导致损害后果的预见义务和为避免损害后果发生而应采取积极措施的避免义务。文中的情况即使如此,婚宴酒席上的劝酒人明知道伴娘已经喝酒过量的情况下,仍与其喝酒甚至强行劝酒,这就是没有尽到对可能导致损害后果的预见义务。 根据文中相关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六条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劝酒人应当对饮酒人酒量和承受能力作出符合常理的必要判断,并给予饮酒人必要劝阻的注意义务;第八条:“二人以上共同实施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因而文中劝酒者和新郎新娘都要一并承担责任;第二十六条:“被侵权人对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侵权人的责任”,伴娘作为18周岁以上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在此事件中是应付主要责任。因此,根据各自的过错程度,组织者、劝酒者、同饮者均要承担一定的民事赔偿责任。 比酒更毒的是人心 行为底线失守 这不是恶俗可以解释的,这已经是一种犯罪了,一种有意为之的恶。它不会因为发生在婚礼上,就合理合法了。劝酒者是恶,纵容者是恶,旁观者也是恶。这些软刀子看不到血,但招招致命。这些行为被笑声装扮得很善意很喜庆,骨子里却透着真正的恶。 喝酒人自己得负责,新郎新娘、组织者、劝酒的人固然得负责,但周围那些旁观者,也难辞其咎,是你们的纵容和不作为将一个姑娘推到了深渊。 这起事件中,法律自然会对这些人作出严惩,但有些是属于良知和道德的东西,不是法律可以解决的。它需要每个人有自己的责任意识,有自己的行为底线,有行为规范的起码认同。等到出了事再追责,对死去的人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 与愚昧与糟粕有关 伴娘杨某醉酒身亡之后,有人说这女孩太实诚,是傻死的——“你就不能兑上水喝么?!”这是中国式的酒场睿智,很现实,很管用,但这种评判,多少还是冤枉了人家。 明明是人为的悲剧,却被描述成热情过了火;明明是糟粕,却被冠之以“乡俗文化”。这是各地喝喜酒常常喝出悲剧的原因所在。从海南伴娘醉亡之前周围的场景看,杨某完全是被当时现场整个环境中的愚昧、婚俗中落后的酒风给淹死的。它与热情、热闹、热烈无关,更与文化无关,只与愚昧与糟粕有关。 全力捍卫每一个生命的尊严 更多的人借此批评国人的劝酒习惯,批评当下不文明的婚俗以及一些地方盛行的酒桌文化。这些批评都具有很强的“角度性”——单凭“伴娘之死”等小概率事件,并不足以有力支撑批评的论点。但这并不妨碍如此多种角度批评和反思的必要性。生命宝贵,每一个生命的非正常死亡,都应该引起人们的追问和反思,这是一种尊重生命的态度。 事实上,很多引发广泛关注的悲剧事件都有这样的特点,即偶然事件中夹杂着必然。多重看似不充分原因的叠加,就可能击垮一个人的身心承受力。人已逝去,尽管“批评的靶心”不明朗,但并不妨碍人们展开不同角度的思考:如果涉事各方都能够做得更好一些、更人性化一些,惨剧可能就不会发生。 不同角度的批评和反思,有共同的伦理底色,那就是“悲悯每一个生命的猝然离去”。它们看起来莫衷一是,实际上有一个共同的指向,那就是“避免类似的悲剧再度发生”。批评和反思除了发人警醒,往往还能推动人们对号入座、反求诸己,并且从自身开始有所改进,比如生活中习惯劝酒的收敛些,经常拼酒的平和些,请客的对来宾保护和照顾得更周到些。 社会悲剧面前,个体不妨多些“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反思精神。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多一点“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的责任意识,主动检查和反思自身的不足,全力捍卫每一个生命的尊严。整个社会也不妨参与到类似事件的讨论中来,努力形成改进的共识。批评和反思不够科学稳妥也不要紧,怕就怕人们对生命的非正常死亡熟视无睹。 (据光明日报、京华时报、钱江晚报、长江网等综合) |
关键词:婚礼,伴娘,劝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