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长城原创 >>

梆子声腔正在从“曲高和寡”回归“下里巴人”

来源:长城网 作者:侯宝中 2016-09-29 21:40:26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9月28日晚上,全国梆子声腔优秀剧目展演在石家庄人民会堂拉开帷幕,让观众再一次感受到中国传统戏曲的强大魅力。

  戏曲都是来源于生活,是人们言情达志,倾诉内心表达方式,试想在宽阔空旷的黄土高原,放声吼几句秦腔老调,是何等畅快,何等酣畅淋漓,一日劳作的艰辛,数日生活的艰难也必将随着回荡在山川之间的“粗声野调”一扫而光,让人们扔掉包袱,奔向明天。

  日积月累,昔日的“粗声老调”逐渐成为了一门艺术,从荒山野岭搬到了大雅之堂,成为了一门雅俗共赏的艺术,成了中华民族文化中一颗颗明珠。梆子声腔就是从黄土高原一路喊来,走进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生活,成为了中国北方代代传承的传统戏曲。

  梆子文化曾经是华北人民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大到一个省,小到一个村、一条街道都组建有专业剧团、业余班子,在街头巷尾都能听到铿锵有力,荡气回肠的梆子腔调。在那个缺少文化供给的年代,成了老百姓宝贵的精神食粮。

  当改革开放的大潮打开了国门,涌进来的不仅是让中国人眼花缭乱的工业品,还有随之而来的文化产品,一时间大街小巷都被流行歌曲占领,原有的诸如梆子声腔的传统戏曲成了“曲高和寡”的少数人的爱好,土著的、传统的艺术形式被那些舶来品挤到了为数不多的戏院中,完全失去了最广大的群众基础。

  这是一种文化错位。一个民族不光要有历史,更要有自己的文化,外来文化只能作为本民族文化的辅助和补充,根基不能变,更不能丢,否则就有亡国之危。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当一个民族原本口口相传、广为传颂的艺术形式只能在少数人中传递,呈现出“曲高和寡”之势,就要小心提防,就要必须守住抵抗外来文化的防线。

  守住传统文化底线,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传承传统文化重要性,国家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让传统戏曲再次回归到老百姓中间来,从曲高和寡回归到下里巴人,发动群众守住文化底线,抵抗住外来文化的入侵。

  在河北举办的《全国梆子声腔优秀剧目展演》仅是一个开始,要想让梆子声腔,让中华民族传统戏曲再次被老百姓街头巷尾传唱,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

  路再长,只要能坚持不懈,终有到达目的地的时候。让我们共同努力,守住文化底线,让中华文化再次走向世界!(侯宝中)

关键词:梆子腔,艺术,河北

责任编辑:芦静
版权所有  长城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70001号  冀ICP备100013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