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中国足球输在起跑线 小学生打假球亟待解决
导语:近日,在广州市一场普通的U11年龄段的2016亿达锐克金秋杯国庆邀请赛中,出现了球员将球踢向自己球门为对方进球的奇景。记者调查发现,这是一次因赌气而引致的“假球事件”。广州市足协9日发表声明:该赛事与其无任何关联。 小学生打假球令人打“冷战” 天真无邪的小学生,怎么联想,都无法和不齿的假球事件扯上关系。“小学生打假球”事件经媒体曝光后,引起了强烈反响,更让人们震惊于中国足球的根“是否烂掉”。最终,广州足协公布了一纸处罚意见,认为参与打假球的小学生球队在比赛中违背体育道德,丧失体育精神,并禁止该球队参加广州足协举办的比赛,取消该队参赛资格。 由小学生参加的U11年龄段比赛,最终祭出了如此高规格的处罚,可谓是极其罕见。更罕见的是,把球踢向自己家球门,以此创造出“25:2”的悬殊比分,这样在成人世界都难以完成的“高难度假球”,竟活生生地被一群十岁左右的孩子给炮制出来。虽然,这只是小学生级别的竞技,但把此称为中国足球的丑闻,也不为过。冷不丁窜出来的“小学生打假球”事件,着实会让人打个“冷战”。 小学生打假球亟需反思 背离体育精神 虽然经过调查发现,这起所谓的“小学生打假球”事件,并不是真的打假球,只不过是因孩子们赌气而引起的消极比赛。但即便如此,在客观上造成了打假球至少是消极比赛的事实,背离了体育精神,这一点毋庸置疑。另一方面,纵然这只是一项民间赛事,官方组织没有参与,但出现这样一幕,依然严重损耗了赛事的公平性和严肃性,对足球运动和小球门来说造成了巨大伤害,不利于足球运动在校园和学生群体中的推广和发展。而且,在大众眼中,并不会刻意区分官方的足球赛事和民间的足球赛事,往往会认为就算是民间的足球赛事也必定得到了官方的同意、批准。 崩塌孩子的纯洁世界 “小学生打假球”的导火索,或是因组委会方面对赛事组织的不严谨,也或是家长自己的意气用事。但,种种积累出来的负能量,最后是通过孩子们释放出来。因为打假球,一只原本铁定夺冠的小学生足球队被硬生生地挤下颁奖台。纯洁的世界崩塌,让失落的孩子发出了“足球怎么能是这么踢的”的不解和追问。痛心的是,谁都无法给他们一个遣怀的回答。 从“小学生打假球”事件中吸取教训 增强职业精神 足球强与弱,关键在青训。网络上有很多日韩青少年足球联赛的视频,最让人羡慕的不是熟练的球技、精妙的配合,而是处处都可以看到的专业态度:高质量的场地,职业裁判,大量的观众,很多比赛都有电视转播,并配有技战分析,甚至连小球员的个人资料和技术特点都有介绍……据说,日本的足协主席很少在大赛中露脸,倒是经常出席中小学生足球联赛。整个国家高度重视青少年足球,并建立了高效运转的组织保障体系。 这就是差距。中国足球不缺钱,缺的是专业态度和职业精神。5年80亿的中超版权费,有多少投入到青少年足球?有几个城市建立了中小学生的足球联赛?又有几个孩子能每周打上一场免费的正规比赛?不要小看一场正规足球比赛的意义,它锻炼的不仅是孩子的足球水平和意识,更是树立一种责任感和荣誉感,让他们从小就意识到胜负之上还有公平和尊严。只有在粗糙的足球土壤里,才会出现“往自家球门里踢”的奇观,这不能怪孩子,该脸红的是足球管理者。 提高组织能力 随着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对足球运动的高度重视,官方和民间的各个层次、各类足球比赛活动将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不管是对地方足球协会尤其是市县级足球协会,还是对民间组织机构来说,缺乏举办足球赛事的经验,学校足球队也缺少参赛经验,这就很容易让赛事跑偏,引发两队之间打架斗殴、运动员与学生家长发生冲突,以及消极比赛、打假球等各种问题。从这起“小学生打假球”事件可以明显看出,在组织民间性的足球赛事时,明显存在组织能力不足、球员信息不透明等问题。 因此,不管是有意组织举办足球赛事的官方组织、民间机构,还是打算组队参赛的学校、单位,都要从这起“小学生打假球”事件中吸取教训,在队员年龄、裁判选择、教练带队等方面要透明、公开和严格规范,确保参赛队伍和家长有序,保证赛事的公平、公正、公开和严肃。只有这样,才能推动足球运动在全社会的健康良性推广、发展。 (据京华时报、光明网、齐鲁网、荆楚网等综合) |
关键词:中国足球,青少年,打假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