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延安·丁玲与张家口”学术研讨会在涿鹿举行
“第二延安·丁玲与张家口” 学术研讨会现场。长城网 张世豪 摄
与会人员参观位于涿鹿县温泉屯村的丁玲纪念馆。长城网 张世豪 摄
参加研讨会的领导和嘉宾。长城网 张世豪 摄
与会的专家学者。长城网 张世豪 摄
长城网张家口10月23日讯(记者 张世豪 通讯员 焦磊立 李淑艳 郭颖辉 李文韬)10月21日至23日,“第二延安·丁玲与张家口”学术研讨会在张家口涿鹿举行。本次研讨会由中共张家口市委宣传部、中国丁玲研究会、张家口市文联、涿鹿县委县政府主办,涿鹿县委宣传部、张家口晋察冀边区文化研究院承办。 1945年8月底,八路军晋察冀主力部队解放了被日军侵占的张家口,这是八路军从日寇手中解放的第一座省会城市(张家口为当时察哈尔省的省会)。在随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张家口成为解放区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享有“东方模范城”“文化城”的美誉,被称为“第二延安”。著名作家丁玲在这个时期来到张家口,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以涿鹿温泉屯村等地的土地改革为题材写作了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作品获得斯大林文学奖,成为丁玲在中国革命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作品。 专家学者们表示,丁玲在张家口工作期间,运用“地头、炕头到心头”的群众工作法,对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向丁玲学习,在信仰上坚定不移,在精神上不断升华,在作风上强化锻炼,在方法上追求科学,在艺术上精益求精,以真情实感讲好中国故事;要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写作态度,创作出一批与人民同呼吸、与时代共命运的优秀作品。 中国丁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科院文研所副编审何吉贤说:“丁玲在做群众工作时,其基本的工作兴趣和工作方式是关注人,关注人的命运。这与作为文学创作者的丁玲的兴趣和关注点也是一致的。阅读《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及其续集可以注意到,作品的构成基本是故事和人物,其中不同人物的命运及其命运变化所关联的社会关系、历史情境,更是构成作品的基本要素。” 中国丁玲研究会副秘书长、来自丁玲故乡湖南常德的章晓虹说:“在作品《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中,丁玲写出了农民觉醒的艰难性与复杂性,写出了土地改革运动的复杂性;作者拒绝脸谱化描写人物,对生活进行独立的分析和思考。通过充分描写反复曲折的土改斗争、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等,成为反映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的成功之作。” 中国西柏坡精神研究院的王聚英、尤秀斌表示,丁玲追求真理,不屈不挠,紧跟时代发展;专心创作,不计毁誉,坚持为人民而歌;热爱人民,深入生活,与群众同甘共苦;信念坚定、无怨无悔,正确对待恩怨。我们当代中国作家和广大文化工作者,应该像丁玲那样始终热爱党、热爱祖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
关键词:丁玲,桑干河,研讨会,张家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