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教育观念 让中小学生享有充足的睡眠
导语:日前,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间,近六成中小学生睡眠不足国家规定的9小时。 长期睡眠不足不利于高效学习 前半夜非快动眼睡眠占的比例较多,分泌的生长激素也较多,因此青少年在10点以前睡觉,会有助于身体发育。如果起得太早,快动眼睡眠不足,也将影响青少年智力发育。 中小学生处于身体发育期,睡眠时间应保障在9-10小时,高中生应在8小时左右。长期睡眠不足的后果就是身体乏力、免疫力和记忆力降低,甚至影响身高发育。 记忆曲线的提出者艾宾浩斯曾研究发现,睡眠过程中记忆并未停止,大脑会对接受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编码、存储。教育专家孙云晓表示,如果睡眠不足,没有给大脑时间去消化白天的学习内容,就会出现“事倍功半”的结果。长期的睡眠不足会导致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学习成绩。 近六成中小学生睡眠不足该反思 中小学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大部分学生和家长也把睡眠不足的原因归结为作业多、在校时间长。有调查显示,00后小学生超过国家规定在校时间的比例达75.0%,平均在校8.1小时,比国家规定最高时间6小时超出2.1小时;00后初中生超标比例达85.9%,平均在校11.0小时,比国家规定最高时间8小时超出了3.0小时。 也许有人会说,教育部对中小学生在校时间、作业时间都有明确的规定,各地中小学照章执行不是皆大欢喜吗?为什么要加大学生课业负担、延长学生在校时间,两头不讨好呢? 作为一线教师,笔者认为,把中小学生睡眠不足的板子全都打在学校和老师身上明显有失公允。因为现行的高考、中考招生制度属于高利害的选拔淘汰制,具有激烈的竞争性,这一招生考试制度决定了政府部门对教育管理的评价、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管理的评价以及学校对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评价指标只有分数一项。从这个意义上说,中考、高考的升学率就成了教育GDP,凡是不能用分数衡量的如健康、道德、人格、世界观、价值观等都可以忽略不计。学校的办学质量、校长主任的升迁、教师的职称评优等,都与考试分数直接挂钩。都说“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对学校和老师而言,分数何尝不是他们的命根呢?是现行教育考核体制和机制逼得学校和老师片面追求升学率,其直接后果便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睡眠严重不足,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损害。 家长也负有很大责任 学生天不亮起身去学校,晚自习下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迎接他们的除了问长问短和热汤热水,还有一大堆家长布置的作业。家长为了能让孩子的成绩更好些,会要求孩子们去做许多的课外习题,这就占据了孩子们大部分睡眠时间。因为家长都不希望自家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以说家长给孩子施压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学校从控制学生在校时间、减少作业量等方面推行减负,殊不知家长却悄悄地给孩子增负。学校给孩子“松绑”,家长却不断给孩子加压,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科学学习”至关重要 值得一提的是“科普”。其实上过中小学的人都知道,班里的学霸们很少是死读书、熬夜刷题才取得了“逆天”的成绩。他们通常比别人更会玩,更轻松自在,好像玩着玩着就成学霸了。为什么呢?科学!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反复强调课余时间的重要性,比如“学生的学习日被各种学校功课塞得越满……那么他负担过重、学业落后的可能性就越大。” 记忆规律也是如此。记忆曲线的提出者艾宾浩斯曾发现,睡眠过程中记忆并未停止,大脑会对接受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编码、存储。所以说,睡眠不够,大脑根本没空去消化白天的知识,越是睡眠不足,越会影响学习成绩。此外,相关研究表明,睡眠会影响记忆力和智力发育、生长激素的分泌等。所以,为了成绩,你愿意牺牲智商和身高? 应该说,应试教育的传统力量太强大了,惯性和焦虑一时很难扭转过来。但让越来越人明白到底怎么才是“科学学习”,至关重要,也一定能于事有补。 (据新华网、广州日报、红网等综合) |
关键词:中小学生,睡眠,应试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