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长城原创 >>

扶贫 让人有尊严的生活

来源:长城网 作者:雁大群 2016-10-25 22:40:27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每个人都有尊严,每个人都希望有尊严的生活,富人如此,穷人也如此,穷人甚至比富人更看重尊严。扶贫,本质上是通过外力介入,帮助困难群众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有尊严的生活应该是一种“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活。人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但物质生活极度匮乏、生存条件极度恶劣肯定成就不了有尊严的生活。为此,河北省因地制宜,对生存条件极度恶劣地方的困难群众采取搬迁扶贫政策,动员引导那些地方的困难群众从大山里搬出来,彻底解决他们的生存和发展问题。据统计,2016年全省共启动搬迁人口15.2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万人,同步搬迁人口6.2万人,超出省下达任务2.6万人。

  有尊严的生活应该是一种“望得见山、看得到水、记得住乡愁”的生活。扶贫工作要善于发现美、留住美,留住乡愁。青山绿水是风景,更是旅游富民的资源。河北省首届旅发大会,把太行山区涞水、易县、涞源的67个村纳入扶贫开发、旅游开发、古村古镇保护有机融合发展中,在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本乡本土资源,打造“望得见山、看得到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实现旅游富民。

  有尊严的生活应该是一种能够依靠“读书改变命运”的生活。一个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读书改变了孩子的命运,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家庭的命运。贫困地区“放羊—娶媳妇—生娃—放羊—娶媳妇”或者“打工—娶媳妇—生娃—打工—娶媳妇”的代际贫困传递链条不被打断,困难群众家庭的命运就很难彻底改变。为此,河北省推出教育扶贫模式,下拨专项资金,把深山区里纳入扶贫范围的学生集中到县城或市区的学校,不仅免除杂费、住宿费,每年还能享受一定的生活补贴和交通补贴。孩子免费享受到了优质教育资源,家庭有了希望。

  有尊严的生活应该是一种“不食嗟来之食”的生活。扶贫不是对贫困群众的施舍恩惠,是政府的责任和义务。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千方百计组织引导困难群众参与进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想法出想法,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让贫困群众在自己的辛勤劳动中有尊严地脱贫,过有尊严的生活。河北省馆陶县充分发挥群众在扶贫中的主体作用,积极扶持困难群众养鸡、养鸭,种黄瓜、黑小麦,加工轴承等,大力推动“一村一产”、“一产带多村”,集群发展,共同致富;困难群众也要有“不食嗟来之食”的骨气。一些地方哭着求着争带“贫困帽”,一些地方的群众把吃“低保”当光荣的现象都不是有尊严的表现。(雁大群)

关键词:扶贫,有尊严,生活

责任编辑:芦静
版权所有  长城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70001号  冀ICP备100013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