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长城原创 >>

【小编说健康】秋冬交替 中老年人谨防脑中风

来源:长城网 作者:李丹 2016-11-03 22:45:43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导语:脑卒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脑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主要分为出血性脑中风和缺血性脑中风两大类,以脑梗塞最为常见。脑中风发病急,病死率高,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致死性疾病之一,秋冬季节交替之时是脑中风高发季节,有高血压、高血脂症、糖尿病以及家族病史的老人尤其要当心。

  什么是脑卒中

  “脑卒中”(cerebral stroke)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

资料图。(图片来自网络)

  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我们可以用“FAST”口诀作为判断以及预警的信号,用通俗的语言解释就是:F即Face(面部),出现面部歪斜;A即Arm(手臂),发现手臂无力、麻木;S即Speech(言语),说话无法流利对答或话语不清;T即Time(时间),必须要在三小时的黄金时间内送医。据统计,我国现有脑卒中患者7000万人,每年卒中死亡人数165万人。男性病死率为女性组的1.5倍,40岁-65岁是脑卒中发病的高峰期。

  高血压是最主要危险因素

资料图。(图片来自网络)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分为可控和不可控两类,其中年龄、性别、家族史、人种属于不可控的因素,而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疾病、血脂异常、颈动脉狭窄、缺乏锻炼、吸烟酗酒、肥胖、代谢综合征、饮食结构不合理等危险因素属于可控因素,其中高血压是脑卒中最主要危险因素。

  血液粘稠或者血管变窄后,血流就会变慢,进入不了大脑,就需要更大的气力推动血流,这时候产生的高血压导致脑血管失去自身调节功能,进而引发危险。加上不少患者在得了高血压后没有规律服药,没有控制好血压,导致发生脑卒中。

  秋冬季中风易高发

  秋冬季节,气温骤降,血管对温度变得敏感,从舒张到遇冷后突然收缩,从而导致血压值异常上升,若不加以注意,非常容易引起脑中风的危险,因此秋冬季节,中老年人要做好保暖。出入室内外要特别注意头部和脚部的保暖,头部脑血管对于冷气的耐受性差,应该着重保护。

  脑中风年轻化趋势明显

  据专家介绍,近几年,脑中风的发病率一直在上升,根据预测,中国这种上升趋势要到2050年才会有拐点。更让人担忧的是,由于吸烟、酗酒、肥胖、熬夜、生活不规律等不健康生活方式,脑卒中的患者日趋年轻化,40岁左右的患者因脑卒中就诊的情况屡见不鲜。

  专家表示,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心理平衡是预防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方法。如果危险因素都控制好了,脑中风的几率就能下降50%-60%。对年轻人而言,压力大、抽烟喝酒、肥胖、睡眠少、缺乏锻炼是年轻人患上脑中风的特点。

  哪些人属于高危人群

资料图。(图片来自网络)

  1、“三高”人群。“三高”可谓是中风的三大“推手”。高血压是目前研究显示脑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同样,血糖和胆固醇控制不好,也会增加脑卒中的风险。

  2、“白骨精”人群。即白领、骨干、精英人群,这类人由于压力大、睡眠不好、熬夜,加上应酬、抽烟、喝酒等不良生活方式,易发生脑中风。

  3、40岁以上人群。40岁以上人群应定期体检,一年一次为宜。

  4、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人群。觉醒型卒中通常是指入睡时无明显症状,醒来后患者本人或被目击者发现有脑卒中症状的急性脑梗死。吸烟、高血压、房颤及具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情况时更易出现觉醒型中风。

  如何有效防控

  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预防脑中风的发生。

  一级预防又称为病因性预防或根本性预防,主要是避免和控制导致中风的各种危险因素。目前已知的可干预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抽烟、高脂血症、心房纤颤、大量饮酒、肥胖、活动少等。

  二级预防是指中风发病期的干预措施,应争取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缩小脑梗死范围或减轻脑损伤程度,包括应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择期溶栓、抗凝、降纤药物,神经保护剂和实施颈动脉膜剥离术。

  三级预防主要指中风后康复问题,涉及瘫肢、失语、记忆、心理的康复。急性期只要生命体征稳定,就应在医师指导下对病人进行功能训练,这有利于神经元功能重建,减轻残疾,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

(据长城网、生命时报、中国经济网等综合)

关键词:中老年人,脑中风,高血压,危险

责任编辑:李丹
版权所有  长城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70001号  冀ICP备100013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