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入非遗名录 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导语:正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1届常会11月30日通过审议,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资料图。(图片来自网络)
关于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具体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以观察该区域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作为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逐步为全国各地所采用,并为多民族所共享。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该遗产项目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发展,“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逐渐减弱,但在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世界中依然具有多方面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鲜明地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和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彰显出中国人对宇宙和自然界认知的独特性及其实践活动的丰富性,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和创造力,也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生动见证。 二十四节气歌,是为便于记忆我国古时历法中二十四节气而编成的小诗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资料图。(图片来自网络)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06年,“二十四节气”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1年,九华立春祭、班春劝农、石阡说春被列入该遗产项目的扩展名录;2014年,三门祭冬、壮族霜降节、苗族赶秋、安仁赶分社被列入该遗产项目的扩展名录。 中国参与此次评审的文化部外联局国际处处长张玲在大会现场致感谢辞。她表示,中国“二十四节气”充分体现了中国尊重自然以及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同时,反映了农业生产和相关仪式以及民间活动的平衡管理,以符合季节的变化。 中国参加申遗的代表团团长、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巡视员马盛德表示,“二十四节气”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表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该遗产项目的一致认可,同时体现出国家、社会对保护传统知识与实践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将文化融入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视。 中国已有30余个“非遗”项目 资料图。(图片来自网络)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目前收录有336个项目,目前,我国已有昆曲、古琴、京剧、书法、珠算等30余个“非遗”项目进入世界级“非遗”名录。据悉,2016年申请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包括了白俄罗斯的Budslau节圣母朝拜仪式、比利时啤酒文化、朝鲜式摔跤、古巴伦巴及与之相关的音乐、舞蹈节和一切活动、印度瑜伽、墨西哥传统骑术、韩国济州岛海女文化、斯洛伐克和捷克的木偶表演以及中国二十四节气等37项。 新闻多一点 河南药农种出二十四节气花盘 经过18个月的修整,陈新康和邻居的二十四节气花盘初具规模。王中举摄 在河南省卢氏县官道口镇新坪村,48岁的陈新康种了半辈子的庄稼和中药材。最近,他和邻居花费两年时间打理出来的占地两亩的二十四节气花盘初具规模。每个月,看看花盘里开的什么花,陈新康就知道现在是什么节气。“要是花开得早或者晚,我还能知道今年气候的冷暖,还能收获药材,一举多得。” 刚立秋过后的这几天,陈新康的花园中鲁冰花、桔梗花、千日红等花开得正旺。“这些花都是在夏末开放,正好现在立秋。”这个让陈新康引以为傲的巨型花盘被均匀地划分成24格,根据各个节气,每一格里都种着与节气对应的植物。有连翘、迎春花、金银花、芍药、牡丹等植物。 陈新康的二十四节气花盘图片传到网络上后,获得许多网友的点赞,不少网友称赞他是最有情怀的农民。 (据新华社、中新网、河北日报等综合) |
关键词:二十四节气,发明,非遗,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