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房子论成败【长城时评】
●汪金友 中国新闻网近日有一条信息,说有些国外的媒体,称我们中国人是“以房子论成败”。看一个人成功不成功,就看他在大城市里“有房”还是“无房”。 “以房子论成败”,这个说法有点刺耳。前几年报道的陕西某个“房姐”,在北京有20多套房。还有广东的某个“房叔”,在东莞有100多套房。而他们不但不是英雄,还是进了牢房的“狗熊”。因为他们的房,都不是正道来的。 虽然吃不到葡萄的人,总喜欢说葡萄酸,但看到房子比自己大比自己多的人,很多人的心里,还是会产生一丝羡慕。 有个老同事,家住城郊。后来城市外延,拆迁的时候,他家的两个老院,换回7套楼房。此后,他逢人便讲:“没想到,一下子给了我7套楼房。连我孙子的孙子,都有房住了。”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还有个老乡,在北京买了一套别墅,几次邀我们去做客。到他家一看,真是大的不得了。地上三层,地下一层。加在一起,400多平方米。几个卧室、客房外加客厅、餐厅、厨房、书房、琴房、健身房、保姆房、储物房、车库、菜园,应有尽有。老乡眉飞色舞地给我们讲别墅的宽敞和豪华,我们则不断地点头和叫好。那一刻,他的自尊心得到了充分的释放和满足,我们的自信心则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和创伤。同样出来混,人和人之间,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这似乎也成了一个规律,你没房,我有房,我就比你自信;你房大,我房小,你就比我自豪。你有一套房,我有两套房,我就比你优越;我有两套房,你有五套房,你就比我成功。房子已经成为一种尺度,衡量着我们的事业和人生。有房子,不行也行;没房子,行也不行。 房子,让多少英雄折腰?不得不起早贪黑,不得不弯腰曲背,不得不节衣缩食,不得不去做房奴。房子,让多少爱情夭折?本来一见倾心,两情相悦,但却因没有一个安身之处,而引发接连不断的徘徊、争吵乃至分手。 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说有房就算“成功”,更不能说有房就是“英雄”。因为每个人房子的来路,可谓大相径庭。 一种人的房子,是父辈留下的。他们的父辈甚至祖辈,就在城里。或者私产,或者公产,总之有机会留下一套或者几套房子,给他们的儿孙。 一种人的房子,是父母买下的。父母把攒了大半辈子的钱都拿出来,再加上东借西凑,给留在城市的儿女,买了一套或大或小的房子。 一种人的房子,是因为赶上了好时机。他们进城比较早,当时房子很便宜,于是咬牙买了一套。没想到十年二十年之后,竟然涨了几倍几十倍。 一种人的房子,是拆迁拆出来的。盖房的时候,没花几个钱。后来几十年,也不值几个钱。但赶上城市扩建,房子不值钱地皮值钱,于是就一夜暴富。 一种人的房子,是投机投出来的。我就遇到过一个温州人,十几年前在北京买了20套房子,而且大部用的都是贷款。然后以房租还利息,净赚几千万。 一种人的房子,是自己靠能力和智慧买的。无论在商场还是其它领域,他们都是卓尔不群的高收入者,而且瞄准时机,几次出手,在房市中翻腾并获巨利。 如果说成功,这后两种人,应该算是以房谋利的“英雄”。当然,这与国家的经济发展大势密切相关。因为房子具有居住和商品两项功能,既可以满足安身之需,又可以创造盈利之机。当然,任何的经验,都不可复制。有成功,就会有失败。 |
关键词:房子,成败,经济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