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未成年人多一些“社会温暖”【长城时评】
一直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河北省高度重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工作,每年召开的省文明委全体会议、全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等,都把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作为重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2016年,省文明委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工作纳入全省精神文明“五大创建”和“十大行动”之中,列为文明城市测评重要指标,组织引导各级各有关部门,坚持把提高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素质、培育阳光心态,作为文明城市测评重要标准,扎实推动,促进了未成年人全面发展。(12月12日《河北日报》)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希望,未成年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国家的长远发展。由于社会环境因素和青春期生理因素,近年来,一些心理健康问题对于未成年人造成了巨大危害,甚至,一些未成年人走上了违法犯罪道路,造成了恶劣影响,令整个社会谈“虎”色变。这样的现象不得不令人重视了。未成年人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处于发育阶段,尚未定型,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和返拨性,因此对于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家庭社会共同发力,不仅家庭要给予关怀和亲情,社会也需要给予温暖,让他们健康茁壮成长。 纵观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未成年群体,多是单亲家庭,留守儿童。爷爷奶奶的溺爱,使他们长期处于一个“放任自由”的状态,没有父母的谆谆教导,未成年难以形成固定的正向价值取向,而且由于信息社会的发达,他们容易模仿一些负面例子,最后走上歧途。对于这些家庭亲情缺失的未成年人,社会更需要多一些“温暖”,多一些关爱,让他们失落的心多些触动,多些正能量,就不会在繁杂的社会环境迷失自我。 近年来,河北各地因地制宜开展了一系列特色活动:关注女童心理健康成长,唐山市开展“走进花季”心理健康辅导讲座活动;安国市围绕加强问题孩子心理疏导,开展“守护童年·春蕾计划护蕾行动”等系列活动。这些活动接地气、受欢迎,从社会层面上给予了这些未成年人心理关爱,让这些未成年人感受到社会各界带给他们的温暖,从而使他们的成长路上多了些色彩与光亮。 心理健康问题猛于虎,未成年人更应当重视。家庭的教育不可或缺,他们是孩子早期价值导向的直接来源。社会的教育同样值得普及,社会是一个大环境,里面有许多在家庭中难以遇到的问题,这个时候就需要从社会层面上给予疏导,如果不能及时开解,就容易产生自我价值否定,就会让未成年人走向思维误区。对于单亲家庭、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社会更需多些关爱,让他们在社会中感觉到家庭的温暖,这样,他们才会无忧无虑地健康长大成人。(凌瑶) |
关键词: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河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