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长城原创 >>

武邑:推进文化扶贫 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工程获赞誉

来源:长城网 作者:邢梅智 2016-12-13 20:57:21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武邑县赵桥镇刘新庄村。资料图

  长城网衡水12月13日讯(邢梅智)一条条乡村街道干净整洁,一栋栋农家院落错落有致,一面面文化墙新颖靓丽,一声声笑语从文化广场传来……

  “我们村的沿河公园修的可漂亮啦,有时间我们就去散散步聊聊天,陶冶陶冶情操”。

  “现在村里有了篮球场和健身器材,我们每天打打球切磋切磋,看我球技有进步没”。

  “走,我们到戏曲文化广场去看看,吼两嗓子,那戏台子搭得真带劲儿”……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工程赢得赞誉满村,如今的武邑县赵桥镇刘新庄村,一幅“美景乡村相融、廊亭绿树掩映、文化律韵悠长、百姓生活幸福”的锦绣画卷徐徐展开。

沿河公园廊亭景观一角。资料图

  刘辛庄村是十里八村妇孺皆知的百年京剧村,戏曲文化底蕴深厚。从最初的刘辛庄革新剧团到京剧俱乐部,再到刘辛庄京剧票友会,至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在刘辛庄村史馆,大大小小的戏曲特色物品陈列在此,革新剧团时的戏服、京剧乐器,手工艺品和墙上民俗文化荣誉展示,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以来村容村貌前后对比图、特色活动产业介绍等均展示出刘辛庄村深厚的文化底蕴。

  据该村村支部书记刘风昌介绍:“像我们村,以前外出打工的多,上访的也多,村里的经济一直徘徊不前。现在不一样了,通过农村面貌改造,改造的不仅仅是村容村貌,更重要是重新凝聚了村民的心!”

  近年来,刘新庄村通过整理和挖掘民俗文化、红色文化、明清雕刻艺术以及农耕文化,着重突出戏曲符号特色,把打造“戏曲之乡”融入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以戏曲为文化符号,以仿古为建筑特色,建成了戏曲文化广场,搭建了高标准的戏台,将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打造成了集图书借阅、民俗文化展览、群众文化开展的综合性文化活动中心。该村还定期组织开展戏曲演出、票友大赛等活动,让戏曲文化得到了进一步弘扬。

  刘辛庄村村民告诉记者,上到耄耋老人,下到幼童,村里的人们基本都是戏迷,人人都能唱上几句,改造之后的戏曲大舞台方便了他们的生活,每个月的八号、十八号、二十八号村民们都会自发演出。二胡演奏、快板、京剧选段的节目应有尽有,丰富了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据村民宋明介绍,每天晚上,居民们都聚集在戏曲文化广场进行广场舞健身,目前经常参加活动的达到50多人。尤其是周末,周边各村的村民早早就开车带着孩子过来,来晚了根本就占不到地儿,作为这里的村民,他们感到非常自豪。

  随着“美丽乡村”创建的不断深入,借助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建设,武邑县赵桥镇刘新庄村积极发展乡村旅游、种植特色农产品,开辟出了一条文化扶贫的新路径,产村相融,农旅融合,脱贫奔康正在这里变成现实。

关键词:武邑,文化扶贫,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责任编辑:邢梅智
版权所有  长城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70001号  冀ICP备100013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