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孝叫“回家过年”【长城时评】
1月4日《齐鲁晚报》显著位置上,刊登了一幅照片,谁看了心里都会酸楚楚的。那是一幅旧照:发生在2016年2月10日晚,也就是正月初三,在淄博火车站,一名中年男子跪别深夜送行的80岁父母。这位中年男子姓张,由于多年没有能回家,感觉对父母十分愧疚。 吃过“腊八饭”后,春节就在眼前了。常年不在父母身旁的你,今年是否打算回家过年?是否也会在见到爸妈的瞬间泪流满面?成天疲于工作的你,忙于打拼的你,是否也常常把父母惦念?在梦中与父母相见?然而,团聚总是匆匆那刻,你是否像张先生一样歉意满怀?然而,只有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今年春节,让我们“送爱早回家”;因为孝心不能耽搁。 有一首歌,虽然不是专门写给年的,却自从问世以来,一直都是送给亲人最好的“礼物”;尤其是每年的春节之前。不管是远在他乡的游子,还是留守在家乡的父母,总是百听不厌,总是盼着“礼物”变成真的“常回家看看”:“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带上笑容,带上祝福,陪同爱人,常回家看看。”尽管一年,甚至几年才能“帮妈妈刷一次筷子洗一次碗”;尽管一年,甚至几年才能“给爸爸捶一次后背揉一次肩”;那也是一种孝心,那也是一种尽孝。什么事情都可以等,唯有孝心一刻也不能耽搁,是不是再忙也要回家过年? 《孟子·离娄上》一文中,这样说道:“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在古人看来,“回家过年”,就是最大的孝道。孝不仅是一种道德,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大亮点。古代有“二十四孝”之说,今有“回家过年”;在父母眼里,有什么礼物比儿女平平安安、顺顺利利、健健康康更幸福的事情呢?在父母眼里,不是孩子当多大官,挣多少钱才叫成功,而是一家人团团圆圆、和和美美,一年没病没灾,才是最大的心愿。作为孩子,不再让父母“与远方子女一起过年”只是一种奢望,不是一种最实在淳朴的孝道吗? 你上网百度一下,就会发现有关“回家过年”的话题,很是火爆。不仅有电影、电视剧,也有歌曲、小品;不仅有年画、春联,更有公益广告、晚会名称。“回家过年”,满满的都是爱,满满的都是情,满满的都是孝,构画出一幅社会和谐图。为了“回家过年”,甚至开发出了订票软件,打开网络,现在不仅可以买到回家的车票、船票、飞机票,甚至可以买到返程的车票、船票、飞机票。“春运图”,不仅“运”的是人,更是情,更是描绘亲情图的彩笔。 今天的“回家过年”,已经摆脱了“买票难”时代。只是看你能不能“找点空闲,找点时间”了;就是工作再忙,挣钱心再切,也别忘了“80岁深夜送行父母”的期盼。这种期盼,是“儿行千里母担忧”,是父母的牵挂,是牵动你“回家过年”最大的动力。今天的父母,不管是生活在城市,还是生活在农村,恐怕都不缺钱;他们最缺的是你的长情,你的深爱,你的孝行。让“回家过年”成为一种最实际的孝,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涵。 有人说:年是一个团圆节。亲人们围坐在一起包饺子、看春晚、守岁、吃年饭,一家人其乐融融,那是老人最开心的一刻。不要打电话,不要发短信,不要看视频,不要上微信,直接“回家过年”,尽管老人没有说出来,那是怕你不方便,那是怕你不好请假,那是怕你车票、机票不好卖。你要理解父母的心情,你要知道孝心不能等,你要弥补对父母的亏欠。 在钱不再是衡量孝不孝标准的今天,“回家过年”才是对“二十四孝”最好的诠释。可能要像古人做到“二十四孝”,凭借今天的经济基础和物质条件,都不是问题,都不成问题;而只有“回家过年”,才是对“二十四孝”的发扬光大,才是“二十四孝”的与时代同行。(唐剑锋) |
关键词:回家过年,陪伴,孝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