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走转改]宁晋北高李村“移风易俗”展新貌
“温暖中国•行进中的河北”网媒新春走基层特别报道小分队合影。 长城网 胥文燕 摄
村民在广场上休闲娱乐。 长城网 胥文燕 摄
长城网1月15日讯(记者 胥文燕 刘澜澜)1月14日,记者随“温暖中国•行进中的河北”网媒新春走基层特别报道小分队来到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苏家庄镇北高李村。一个环境优美、村风淳朴、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新农村展现在记者眼前。 广场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村民们穿着靓丽的服装尽情舞蹈,男女老少利用健身器材锻炼身体……但记者的目光却被矗立在广场前的三块功德碑吸引了过去。 “近年来,我们村贯彻落实‘文明乡风,移风易俗’精神,各方面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据北高李村党支部书记李进庄介绍,村里设立功德碑的目的是纪念那些对村子做过贡献的人。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与功德碑对应的还有善行功德簿。为表彰村民的慈行善举,该村还成立了专门小组负责功德簿的记录,用身边的好人好事激励村民向善、行善。 北高李村功德碑。 长城网 胥文燕 摄
北高李村功德簿。 长城网 胥文燕 摄
善行功德簿:传播正能量的“金钥匙” “李滨水捐资40余万元为村里打井;村民李振明、李振华兄弟二人及两妯娌13年坚持孝敬患病在床的88岁老母亲……”管理员孙双印边翻看善行功德簿边说。 为在村子里营造积极向善的村风民风,2011年起,北高李村成立了由德高望重的老干部、老党员、老代表、红白理事会负责人等30余人组成的文明道德评议领导小组,负责功德簿的评选和记载。通过村民自荐、小组调查、集体审核等流程评选出来的好人好事,将载入功德簿并予以褒奖。 “李滨水是第一个写进功德簿的人,他出资40余万元,为村里打了一眼深水井,解决了乡亲们常年吃盐碱水的问题。”李进庄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北高李村的善行功德簿已经写了3本,载入好人好事100余件。在功德簿的激励下,越来越多的村民们做起了好事儿,村里的风气越来越好。 村支书李进庄(左一)向记者介绍李滨水(左二)出资建造的深水井。 长城网 胥文燕 摄
红白理事会:理出村庄新风尚 “以前家里办红白事儿,相互攀比,大操大办,免不了铺张浪费。但碍于面子,也不得不赊借大笔外账来操办。”在村委会前面,热情的村民们和记者交谈起来,纷纷诉说着生活中的“不能承受之重”。 “自2011年成立红白理事会以后,对婚丧嫁娶的标准都制定了相关的限制和约定。秉持着互相帮助,不铺张浪费的原则进行,红事仅5个菜,不放炮,车辆控制在五六辆;白事不动亲、不放炮,寿木控制在3000元以内,对于村中道德楷模突然离世,会开展集体吊唁。”一位村民告诉记者,成立红白理事会以后,村民们负担减轻了,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 记者在村活动中心看到,墙上贴着的《关于红白事禁止铺张浪费的规定》也更是几经修订,与时俱进。红白事儿“减办”标准,让旧习俗很快刹了车,新风尚也日渐盛行起来。 北高李村养老院。 长城网 胥文燕 摄
北高李村养老院。 长城网 胥文燕 摄
自建养老院:尊老敬老之风盛行 “我们村里也有自己的养老院啦。”李进庄自豪地说。记者在随后的采访中了解到,该村村民投资156万元建成了全县第一家民营敬老院,目前已有100余名老人入住,老人李四海就是住在其中的一员。 “有卫生室、棋牌室、食堂,老人们还可以自己画板报。”说到自己目前的生活状态,李四海喜笑颜开。据悉,除五保户可以免费入住养老外,普通人家一个月交付400元生活费也可入住,村民们的晚年生活得到保障。 北高李村村民休闲娱乐。 长城网 胥文燕 摄
北高李村村民休闲娱乐。 长城网 胥文燕 摄
“‘文明乡风建设’是提升农民幸福指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项系统工程,更是一场‘持久战’,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具体的推行过程中,必须不摆花架子、不搞形式主义。”李进庄告诉记者,北高李村将扎实抓好各项任务的落实,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安定、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家风相连成民风,民风相汇成国风。实施“文明乡风建设”,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时代的要求,更是百姓的期盼。而北高李村,正在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这一要求…… |
关键词:移风易俗,文明乡风,善行功德薄,家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