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长城原创 >>

看民俗 听故事 河北这些民俗你都听过吗(下)

来源:长城网 作者:吴丽芳 2017-01-24 15:16:09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导语:一年一度最重要的节日春节马上就要到了,这个节日里,全国人民为欢欢喜喜过大年,买年货,贴春联、贴门神、守岁、拜年等各种各样的活动已经开始了,而全国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习俗不相同,那么在河北相关的春节习俗又有哪些不同的呢?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邯郸——除夕扔愁帽

除夕扔愁帽。图片来源于网络

  古赵京都邯郸,在除夕欢庆活动中,流传着一种奇异的风俗扔愁帽。

  扔愁帽,都在除夕夜深人静之时进行。各家和户的大人、孩子,临睡前,都把头上戴过的旧帽子或旧头巾,悄悄扔到大街上。第二天,打扫街道时,再把它们清扫到墙旮旯里,到下月十五夜晚烤“怕灵火”时烧掉。老人说,这样做,可以扔掉一年的旧愁,迎来一年的新喜。

  民间传说

  相传,这一习俗,起自战国末年。秦始皇打败齐、楚等国,派大将章邯出兵赵国。赵国军民坚守阵地,英勇抵抗,给秦军以重大创伤。秦将章邯大怒,攻破赵国都城邯郸后,对这一地方,人不分老幼妇孺,房不分官商民贾,大肆烧杀掳掠。赵国人为了逃避秦军的杀戮,上人摘掉士巾,商人扔掉商帽,背井离乡,四出逃亡。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规定了统一的士服士帽、商服商帽,赵国人不忘亡国的奇耻大辱,每当夜深人静,就纷纷把秦王规定的士服士帽、商服商帽扔到大街上去。但是,那时的邯郸已在秦的统治之下,很多人又因此横遭杀戮。从此,赵国人对秦王更加怨恨。他们为了避免无辜的死亡,就在每年除夕之夜,以新换旧为名,把头上的帽子偷偷扔到大街上,说是驱赶一年的晦气,扔旧愁、迎新喜。官府也就无可奈何了。

  久习成俗后来,秦国虽已灭亡,邯郸人并没改变习惯,把它作为一种地方风俗,称之为“扔愁帽”,流传至今。不过,今人扔帽,已没有当年的忧愁,而是把它当作一件应景的乐事了。

  衡水——蒸花糕

蒸花糕。图片来源于网络

  旧时过年有歌谣说:“新年来到,糖瓜儿祭灶,姑娘要花儿,小子要炮,老头儿要顶新毡帽,老婆儿要吃大花糕。”而现在的春节就大不一样了,有人外出旅游,有人逛庙会,有人在家看影碟,有人上网打游戏。但在衡水市饶阳县、桃城区一带,这里的老人们仍保留着过春节蒸花糕的习俗。

  据了解,传统面塑用在春节、中秋、端午以及结婚祝寿的喜庆日子。在陕西、河北则有把面塑称作“面花”和“年馍”的,并将这古老习俗贯穿于节庆日子的始终。从年三十到正月十五,乡村中到处可见互送礼馍的欢快场面。有的地方习惯用十来斤面粉捏一个“花糕”。这种花糕,以面作圆底盘,卷条边缘为纹,铺一层红枣,上面再加上一层比底层略小的带花边的面盘,上面捏上各种各样的浮塑,蒸熟后加色点染,供人们欣赏和食用,也可作为礼品馈赠。

  蒸花糕最主要的材料是白面和干枣,干枣不能选大的,金丝小枣最好,味甜,大小合适,太大的枣蒸出的花糕形状不好看。花糕的糕与“高”同音,而且是一层比一层高,寓意日子红红火火,步步登高。

  承德——花会

花会。图片来源于网络

  早在辽金时代的热河一带,就盛行角角氏、马戏,尤以杂技、武术、民间乐舞,清代庙会、花会、戏剧得到蓬勃开展,据查证,清代康(熙)、乾(隆)两朝时期,5万居民的平泉就有花会108档。蕴含在花会中的大量文体娱乐项目为这里留下了宝贵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如承德极具代表性的民族表演类节目“二贵摔跤”,是从流行于这里300年以上的传统竞技项目“乔相扑”演化发展而来的;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多次在省或国家级各类舞蹈比赛和汇演中取得佳绩的《萨满舞》、《端午之夜》等作品,也是从传统民间花会项目中整理改编出来的。

  赛威乎“威乎”是满语,即汉语的“船”。满族素有七月十五放河灯和赛“威乎”的风俗,后因其杂居于各地,许多地方无大的河流,便在旱地上模仿赛船,成为现在流行的竞技成分较多的民族游艺项目,后经逐渐丰富和演变,又成为花会中的舞蹈类节目。表演者与观众随着舞蹈的节奏,呼喊出各自认为与之情绪相关的呼号,如“伊勃棱格”(进,前进),“哎嗨哟”等,以示助兴和对渔猎丰收的祝贺。

  沧州——南皮落子

南皮落子。图片来源于网络

  据查,南皮落子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来源于当地村民的生活,体现了人们辞旧迎新、期待丰收、盼望美好生活的愿望。

  据介绍,南皮落子在表演风格上有文武之分,以唱为主者谓文落子,当地人又称之为“小风流”,表演时把几支民歌连起来边歌边舞。演唱的民歌多达30余首,最常用的还是《放风筝》、《茉莉花》、《绣手绢》等,在道具的配备上是“鞭”、“板”、“扇”的穿插配合,有时也单独用“扇”表演,显得自然干练,流畅大方,细致入微;武落子是把戏曲与武术里的筋斗穿插其中,当地人又称“大风秧歌”。武落子表演时热烈健壮,粗犷豪放。为落子伴奏的乐队也分为文武场。武场为锣、鼓、镲和手锣等打击乐器,文场为板胡、二胡、笛子、三弦、笙等管弦乐器。

  保定——涿州灯会

涿州灯会。图片来源于网络

  “南有扬州,北有涿州”。“涿州灯会”规模宏大,灯艺高超,始自汉唐,盛于明清,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民众文化活动。过去,“涿州灯会”被列为涿州古八景之一。

  “春风初到月满天,载歌载舞庆丰年,盏盏灯光映双塔,不夜城中万人欢”。如果你在每年正月十五期间来临,一定能观赏到别具一格的流光异彩,感受到从未感受过的灯海风情。牌楼灯、组灯、引灯(红灯笼)分布大街小巷,整个涿州城区成了灯的海洋。

  元宵之夜,登高远眺,大街小巷,红灯高挂,霓虹闪烁,观者如潮。这一景观又称为“通会灯市”。

  花灯节期间,还有传统的民间花会表演,焰火晚会,高跷会,狮子会,小车会,少林会,秧歌会等,并设立风味小吃一条街,还有三国文化研讨会等学术交流活动,使整个涿州呈现出一派盛世欢歌的美景,观灯游人每年都要超过几十万。

  (本文中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键词:美丽河北,河北民俗,民俗故事

责任编辑:赵文强
版权所有  长城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70001号  冀ICP备100013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