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白事”怎么办好?【长城时评】
●储瑞耕 办好“红白事”,是个老题目;老题目做出新文章,就叫进步。 邯郸磁县做出了新文章。 这个县有个陶泉乡高穴村,地处太行山区,进村道路崎岖不平,人均耕地不足一亩,村民主要靠打工维生。虽然村民人均年收入不足5000元,但近年来婚丧嫁娶费用却节节攀高,“儿子娶个妻,爹娘扒层皮”,令不少人苦不堪言。 “红事”办起来,麻烦浪费不少;“白事”同样麻烦浪费。过去在磁县山区,老人过世后,请响戏班、歌舞团、放烟火,一个都不能少。有的人家,烟火要放一晚上,戏要请两个戏班,唱“对台戏”。 广大农民群众对“红白事”的陋习与浪费其实是很不乐意的。但习惯势力、旧风俗、旧习惯、老做派、老规矩的“力量”太厉害了。于是,陈陈相因,连绵不断,旧东西就“斩不断理还乱”,有的地方经济发展了,农民有钱了,旧东西反而更加“疯长”起来了。 那怎么来改变呢? 加强宣传,典型引路,批评教育,都是办法,除此之外,“红白理事会”应运而生,作用特别明显。 这是因为在中国广大农村,仍然是千百年来延绵不绝的“熟人社会”,“鸡犬之声相闻”,“人情面子”好像看不见摸不着,其实无处不在,“力量”极大。比如“送礼”罢,“不好意思不送”这几个字就可以难煞许许多多的人家。因此许许多多的人家只好“随大流”,“咬碎牙往肚子里吞”,也要“死撑面子”去送。“面子”后边跟着的就是“相互攀比”——于是水涨船高,愈演愈烈,不可收拾。 在这样“面子影响脑子,脑子影响袋子”的恶性循环情况下,“红白理事会”就很“超脱”——既是一视同仁也就谈不上“得罪了哪家哪个人”;而且,“红白理事会”的组成人员通常是地方上村子里比较德高望重的人,加上注意不偏不倚地“公正办事”,他们就“有威信,有力量,压得住阵,主得了事”。而且“红白理事会”还加上“村规民约”,事情的办好就有了希望! 2014年以来,磁县在200多个村庄成立“红白理事会”,村民们共同制定村规民约,倡导“婚事新办、丧事俭办、喜事简办”。 磁县文明办主任程金秀说,“有了村规民约和红白理事会,少了攀比斗阔,多了文明乡风。婚事喜庆热闹,白事庄重严肃,不丢面子不浪费,绝大多数村民都支持欢迎。”现在,村里不论谁家办红白事,烟每盒不超7元,酒每瓶不超20元,一桌酒席总费用不超过200元。前来帮忙的街坊邻居只吃大锅菜不上席,一场事下来,能省几千元。 据报道:邯郸、保定、衡水、廊坊等地不少农村都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利用村规民约推动移风易俗。今后,河北省数万个村庄都将成立“红白理事会”,遏制婚丧嫁娶铺张浪费陋俗。 万紫千红处处春,何愁“新风”不扑面? |
关键词:磁县,红白理事会,移风易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