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我们离健身圈还有多远?【长城时评】
11日,2017年全国群众体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河北省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何江海指出,河北将把《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研制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高站位谋划、高质量研制、大力度推进。(4月11日中国新闻网) 《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明确,到2020年,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7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4.35亿,体育消费总规模达到1.5万亿元,人均的体育场地面积要达到1.8平方米。为此,要加快群众身边的体育设施建设,丰富设施供给,以县乡村三级为建设重点,并着力建设城市社区的15分钟健身圈。此次《计划》的出台,无疑对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注入了一针强心剂,然而,当前我国健身场所的供给却处于一种尴尬的状态。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曾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但却收效甚微,呼吁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声音从未停歇,但真正能够敞开大门的学校却不算多。 事实上,学校之所以顾虑重重,主要担忧的还是学生的安全,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后带来的安全问题、人员管理问题、卫生问题等都成为敞开大门的阻碍。对此,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成为了保证安全的一种有效方式。对前来锻炼的居民进行规范的信息登记、办理出入证明,探索搭建网上预约平台,收集录入个人信息,以提前预约的方式规范人员管理。另外,针对市民在体育锻炼中的运动风险,可以通过鼓励购买专项责任保险的形式解决,学校作为体育场馆的实际拥有者和管理者,理应对整体场馆负有管理主体责任,但校园的大门一旦面向社会开放,学校场边就变成了公共场馆,此时唯有坚持政府各部门之间协同联动,才能有效加强其治安管理和安全保障。 开放校园健身设施,破解矛盾心理成为了关键。市民站在不同的立场,对开放学校体育场馆即持不同的观点,开放的精髓在于互利和共享,所以在考虑学校体育场馆是否应该开放、应该如何开放的时候,无论是学校、学生、家长还是普通市民,不妨多换位思考一下。学校为公众提供场所,公众在受益时,要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和公德心,自觉维护校园的卫生和环境氛围,做到文明运动、健康运动。 就目前看来,实现全民健身任重而道远。在居民区、社区大幅度投入修建健身设施,正是解决全民健身工作中“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有效途径。只有让越来越多的人都能享受到“15分钟健身圈”的福利,才能最大程度地吸引百姓参与健身,才能促使全民健身的目标水到渠成。(李清白) |
关键词:河北,全民健身,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