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工匠精神擦亮中国品牌新名片【长城时评】
经国务院批准,自2017年起,将每年5月10日设立为“中国品牌日”。今年中国品牌日的主题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开启自主品牌发展新时代”。(5月10日中国网) 品牌是生产者和消费者共同的追求,是供给侧和需求侧升级的方向,是企业乃至国家竞争力的综合体现,也是一种精神象征和价值理念。品牌背后,凝聚着质量、创新、诚信、文化、人才、营销、环境等诸多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价值。近日,由国务院提出设立“中国品牌日”,可谓将“品牌”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标志着我国品牌建设进入全面发展新时代。重树中国品牌的中国梦,离不开工匠精神和中国工匠的坚实支撑。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这句名言告诉我们,干成任何一件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天天的持续努力才有可能成功。这就是锲而不舍的“工匠精神”。 时代呼唤工匠精神。2016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一词迅速流行开来,成为制造行业的热词。在快速发展的今天,以“工匠精神”为概括的时代呼唤,为政府所倡导、各行各业所关注,甚至全民呼应。 品质需要工匠精神。工匠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这种追求极致的精神,不仅是他人生态度的表现,更是他志向的表示、理想的所在。“工匠精神”不仅体现在质量范畴,更是一种信仰。尽可能追求完美品质的“工匠精神”正在不断受到关注,众多企业持续不断地进行品质提升和技术创新,从而提高自身竞争力,以获得利润和企业的持续发展。 从古至今,中国伟大的工匠就层出不穷,古有工匠鼻祖鲁班,今有神舟飞船的制造者们。例如,“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在当时思想观念、经济发展都极为落后的社会背景下,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立志科技报国,发扬工匠精神,为了中国的铁路事业拼搏奋斗,最终完成京张铁路的修建。在他身上体现出的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和不畏艰难的爱国主义精神,对当今社会仍有积极向上的引导作用,给人们带来无限的启示。 对于自古就有的“工匠精神”,我们不仅要一代代传承下去,更应不断将其融入改革创新之中。工匠们对精品执拗地坚持,对专业执着地探索,打破了中国制造业“无品牌”的尴尬处境。在联合国公布的500余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20多种产品位居世界第一;“中国航天”和“中国高铁”,作为大国重器享誉海内外;去年,全球智能手机发货量增速仅为2.3%,华为却逆势而上,实现智能手机发货量同比增长29%,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4%……“中国制造”的品牌凭借过硬的质量以及钻研的科技力量向国际社会唱响了中国声音。 质量之魂,存于匠心。我们唯有珍视品牌声誉,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工匠精神锻造品位、品质、品牌,通过技术创新与品质保障,生产出经得起市场检验的优质产品,才能推动中国品牌的全面崛起,打造出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 |
关键词:工匠精神,中国品牌,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