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心中的经典【长城时评】
时常,我会疑惑,国学经典在今天这个忙碌而功利的时代是否已经成为了一种精神上的奢饰品?相比于就业、房贷、医疗、孩子入学等现实压力,诗词曲赋、诸子百家似乎早已不再是精神的寄托。在现代的生活节奏中,我们很难透过冰冷的键盘触碰到那些曾经在心间涤荡的暖意,这份厚重的情感正如流沙般从我们的指间流过…… 然而,我却始终坚信,每一个中国人生命深处都蛰伏着经典的种子,因为每个中国人都是在经典中不知不觉的完成了灵魂的成长: 小时候,谁没有拖着稚嫩的童声摇头晃脑的背着“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那犹如童谣般的声音起起落落,一如初春的纷纷鸟啼;长大后,我们每到登高望远,胸中便不免涌起“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壮怀激烈。每当憧憬未来,脑海中就会浮现出“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潜龙腾渊,鳞爪飞扬……”的万丈豪情;当我们步入社会,面对纷至沓来的工作的压力、家庭的责任,我们不仅需要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更要有一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担当;终于,当昭华逝去,我们可以淡淡的喟叹,“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回首青葱,雕刻时光,些许唏嘘,却也深沉。 也许有人说,过去的经典在岁月的追逐中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我们无法放慢脚步去唤醒心中的经典。其实,经典一直都在,它只是在我们的忙碌中沉睡,我们需要做的,仅仅是捋一捋自己的思绪,轻轻地将它唤醒:当我们面对抉择无从取舍时,不妨想一想“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的箴言;如果我们沾染了尘世的浮躁,那么何不体味一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无论我们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皆可以“周而不比,和而不同,泰而不骄”来校对言行,修德明理。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虽然我们不都是文人墨客,可总会在人生的某种时刻,诗情画意不经意间涌上心头。就让我们抓住这瞬间的悸动,唤醒心中深情等待的经典,净化心灵,美化人生。(王博) |
关键词:经典,中华文化,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