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求实 从一项选苗标准到60项科研课题
——探寻塞罕坝精神之三
喷药作业后的林场。 记者 刘飞 摄
长城网7月3日讯(记者 镡立勇 杨金文 刘飞 胥文燕)科学求实,贯穿于塞罕坝的历史,体现在塞罕坝的方方面面。55年前,塞罕坝人从总结出“大胡子、矮胖子”的选苗标准开始,到目前,已完成育苗、造林、营林、有害生物防治等9类60余项科研课题,累计投入科研经费500余万元。 打开塞罕坝育苗问号 55年前,在塞罕坝创业初期,尤其是前两年,造林的成活率只有8%,而现在,塞罕坝的造林成活率已经稳定达到95%以上,甚至达到99%。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记者在塞罕坝采访,急切想打开这个问号。“塞罕坝创业初期,很多做法都是独创性的,甚至是颠覆性的,而这些做法的背后有一个关键人物,那就是塞罕坝第一任技术副场长张启恩。”塞罕坝林场办公室主任刘亚春向记者介绍。 资料显示,张启恩,194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林学系,来到塞罕坝之前,原为林业部造林司的工程师。据介绍,在最初两年造林失败后,塞罕坝人在不多的成活植株上发现了一个规律,那就是“大胡子、矮胖子” “大胡子”是指苗株的根须要发达,“矮胖子”是指苗株要短粗,只有符合这两个条件的苗株才容易成活。有了初步的认识,张启恩开始利用其深厚的林业知识,着力培育“大胡子、矮胖子”。“落叶松籽的发芽率并不高,用容易保墒的低床育苗提高发芽率在当时是苗圃的首选。”刘亚春介绍。 塞罕坝林场森防站站长国志锋介绍有害虫种监测。 记者 镡立勇 摄
然而,张启恩在当时却反其道而行之,他的第一个作法是改低床育苗为高床育苗。其原因是,籽粒一旦发芽后,如果墒情较好,根系就会只在土壤表层发育,根系又细又短,如果墒情较差,根系就会努力向深处生长,从而形成较发达的根系,也就是成为“大胡子”。张启恩是否高床育苗第一人并没有部门给予认定,但是在当时肯定是一个创举,在苗圃界都影响深远,时至今日,记者在网上查到,我国大部分苗圃都开始利用高床育苗。 利用较差的墒情,培育植株发达的根系,这一原理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专家所运用,也已经超出了苗圃行业。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我省马兰农场的小麦专家郭进考一直在呼吁农民种植小麦要取消越冬前的浇水,从浇三水改为浇两水,其原理同样是,利用冬天时小麦较差的墒情,培育起小麦发达的根系,从而使小麦在春季生长得更加健壮,达到增产的目的。郭进考自己实验田的结果是,小麦取消越冬水后,根系可以扎到大约3米的深处,增产10%以上。 用全光育苗取代遮荫育苗,是张启恩的另一创举,目前,这一做法也已经成为落叶松等针叶树育苗的标准做法。 塞罕坝平均海拔1500米,紫外线强烈,在育苗初期,小嫩苗遇到较强的紫外线,就会失去水份变蔫,因此大部分苗圃都会在上面拉上一个遮荫网,阻挡紫外线的照射;然而,这一做法也带来一个不好的后果,使植物表面的角质层变薄,一旦露天种植后,就更加容易失去水份。 “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当时张启恩在苗圃一连蹲守了七八天,又详细调查了一些人工造林地,进行了周密的研究分析。”现在已经70多岁的塞罕坝第三任原场长张硕印,回忆起当时的情况依然显得很兴奋。 “全光育苗可以使苗株成为更容易成活的‘矮胖子’”刘亚春向记者介绍。 1964年马蹄坑植树大会战的成功,张启恩无疑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然而,在塞罕坝,群策群力同样不容忽视。 “为了采集数据,我们派出一组组技术人员跟在植树机的后面,有的测量苗木栽植深度;有的小心打开土壤剖面,观察根系分布情况;有的用弹簧秤抽测树苗的拉力,检验植树机的镇压强度。然后在此基础上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如给植树机装配自动给水装置,给镇压滚增加配重铁,给植苗夹增加毛毡……”张硕印回忆。 塞罕坝治虫有何决窍? 踏着湿湿的露水,穿着只露出双眼的防护服,身背轰隆隆的喷烟机……6月24日凌晨3点多,在塞罕坝北曼甸林区,二十名喷药工人已经开始在林地中进行喷药作业,一直持续到9点左右才停止。烟雾伴着农药一点点向上蒸腾,松树上的幼虫纷纷掉落地上。 科技人员指导治虫。 资料图
而令记者感到惊奇的是,轰隆隆的喷烟机刚停止作业,就听到鸟儿的欢叫声此起彼伏,伴着清晨的阳光格外清脆。 “我们用的都是植物源农药,只针对特定的害虫有效,对哺乳动物不会造成伤害,对鸟儿也不会造成任何危害。”林场森保站站长国志锋向记者介绍。 据了解,在塞罕坝,由于树木的品种相对单一,从生态系统来说,这样的森林是很脆弱的,容易暴发大面积的病虫害。 但是,就是面对这样的处境,塞罕坝也并没有采处所谓的“严防死守”。塞罕坝在保证树木不会暴发大面积虫害的基础上,更加关注的是保护塞罕坝的生态系统。 “飞机喷药效率是最高的,但是我们只有到人工喷药无法控制的程度才使用飞机喷药,到目前我们只采用过6次。”在办公楼楼道内的“塞罕坝森防管理体系图”前,国志锋向记者介绍。 “有虫不成灾”已经成为塞罕坝森防的一个原则。据介绍,塞罕坝的年度虫害防治是从秋天开始的,这时主要是对虫卵的密度进行监测,只有认为可能造成危害时才安排防治。防治的第一阶段安排在幼虫1-2岁时,主要是人工喷药防治。在业内他们将虫子脱一次皮定为一岁,虫子脱三次皮,也就是3岁时就进入了暴食期,在这一阶段危害最为严重,两天之内就可能将一棵树的叶子全部吃光。防止虫害进入3岁暴食期是他们的目标,如果这时虫子的密度依然很高,就进入第二阶段,使用飞机喷药。 “仅在虫害防治上,我们已经有10来项标准成为省级操作规程和标准。”国志锋说。 塞罕坝集高寒、高海拔、大风、沙化、少雨5种极端环境于一体,自然条件之恶劣世所罕见。然而,难能可贵的是,一代代塞罕坝人依靠科学求实的探索精神,闯出了林场可持续发展的成功模式。在河北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的今天,塞罕坝给了我们成功的经验和有益的启示。 |
关键词:塞罕坝,精神,科学求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