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长城原创 >>

让党旗成为永远飘扬的精神旗帜
塞罕坝共产党员用生命书写绿色丰碑

来源:长城网 作者:李建 2017-06-30 12:31:00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塞罕坝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与逐梦情怀。长城新媒体集团承德频道制作

  长城网承德6月30日讯(记者 李建)你是一颗种子,生长为一丛树木,孕育出一片森林,骄傲挺立在苍穹之间。你们让守望家园成为每一个塞罕坝人血液中流淌的信仰,这无悔的信仰绽放出坚守与奉献的伟大光辉,代代相传,生生不息。在塞罕坝机械林场,有一处参天挺立的森林被命名为“尚海纪念林”。这里的塞罕坝人,都知道纪念林的来历。

王尚海纪念林。记者 李建 摄

  1962年,动员会上,组织让时任承德地区农业局长的王尚海去林场任职,这个抗战时期的游击队长,成了塞罕坝机械林场第一任党委书记。那是创建初期,因缺乏高寒、高海拔地区造林的成功经验,1962、1963年连续两年造林成活率不到8%,极其艰苦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和连续的造林失败,动摇了大家的信心。这时场内刮起了“下马风”,说啥的都有。人心不稳,塞罕坝造林事业处在生死存亡的边缘。

    严冬里的塞罕坝太需要一次成功了。“山上能自然生长松树,我就不信机械造林不活!”王尚海的倔强劲儿上来了。1964年春季,王尚海等领导带领职工在马蹄坑的千亩荒原上搞起了造林大会战。关键时刻,同职工们昼夜奋战的林场党委书记王尚海和刘文仕、张启恩、王福明等厂领导,不约而同地把家属从北京、承德、围场搬到塞罕坝,破釜沉舟,用实际行动稳住了职工的心。经过30多天啃窝头、喝雪水,昼夜奋战,终于使高寒地区栽植落叶松成功。1989年12月24日,王尚海因病去世,时年68岁。遵照他的意愿,被葬在当年会战的马蹄坑。终年伴王尚海长眠的这片林被命名为“尚海纪念林”。

塞罕坝机械林场第一任党委书记 王尚海。资料片截图。

  “高原筑梦55载,只图荒漠变林海,弱冠入坝古稀出,万顷碧绿慰我怀。”在昔日寸草不生的塞罕坝荒漠中,一群建设者奋斗了半个多世纪,建成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面积人工森林。这片茂密的“尚海纪念林”,见证了共产党员带领塞罕坝职工,在风沙呼啸、冰雪交加的高寒荒漠,昼夜奋战的英雄壮举;见证了共产党员们带领塞罕坝职工用青春和血汗谱就了一曲可歌可泣、催人泪下的创业华章;见证了共产党员们带领塞罕坝职工肩负着为京津地区阻沙源、涵水源的历史使命,三代塞罕坝人用汗水甚至生命铸就出“忠于使命,艰苦创业,科学求实,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王尚海长眠在这里,但塞罕坝精神却激励一代又一代人坚持不懈艰苦奋斗。为传承塞罕坝精神,塞罕坝党组织深入开展集中党课教育,组织新老党员到“尚海纪念林”等教育基地举行入党宣誓,重温入党誓词,使新老党员们亲身感受前辈的创业历程,激发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

迎接建党90周年纪念林。河北省林业厅供图

  永远飘扬的精神旗帜。为发挥党员在现代林场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场党委重点抓了组织建设,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林场党委下设2个党总支,23个党支部。全场共有党员526人。每年“七一”等重要时段,党组织结合林场实际,组织开展特色鲜明的党建活动,学习王尚海等共产党员先进事迹。2014年4月,塞罕坝机械林场集体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党委组织全场开展了“面对荣誉,塞罕坝应该怎么办”的大讨论活动。2015年党委又适应当前形势,“发扬塞罕坝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这些富有塞罕坝特色的活动,进一步凝聚了全场职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塞罕坝机械林场党委书记刘海莹说,“塞罕坝人享受着历史的光荣,更感受到沉甸甸的责任。我们造林、护林的步伐要更加有力。”现代林场建设,是塞罕坝人新的伟大历史任务,这沉甸甸的历史责任,落在新一代塞罕坝人肩上。在塞罕坝,首任党委书记王尚海等老一辈人在此长眠。他们身上,不仅体现了爱国敬业、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展示了科学求实、争创一流的拼搏精神,更彰显了使命至上、甘于奉献的崇高品质。新一代塞罕坝人在共产党员的带领下拿起接力棒,在现代林场建设中继续奋起,谱写着新的绿色华章。

关键词:塞罕坝,共产党员,王尚海,传承塞罕坝精神

责任编辑:李建
版权所有  长城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70001号  冀ICP备100013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