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长城原创 >>

跟着大棚把家搬 ——记临西县修枣科村党支部书记修华

来源:长城网 作者:尹义坤 宝鼎 怀河 2017-07-18 18:02:29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修华(前一)正在和大棚菜种植户查看黄瓜长势。 张玉坤摄 

记者尹义坤 通讯员宝鼎  怀河

  听临西县委组织部的同志介绍说,修枣科村靠种蔬菜大棚脱了贫、致了富。6月底,我们前去村里采访党支部书记修华,只见他家锈迹斑斑的大门上着锁。看着我们疑惑的样子,热心的村里人告诉我们:“修华两口子早就把家搬到大棚地里了,这个院八九年没人住了。”

  在村南香瓜棚边的三间简易房里,我们见到了修华。我们的谈话就从“家”开始了。12年前,修枣科村又穷又乱,在全县出了名。2005年,乡党委决定让在乡里工作的修华回村担任党支部书记。他决定先把精力放到村民脱贫致富上来。

  为了让群众把风险降到最低,种下希望,收获信心,修华自己东挪西凑20万元,先在村东南自家承包地上建了3个高标准温室大棚,一个大棚给了从寿光县请过来的张师傅,作为常年技术指导的酬资;一个送给村里的一个困难户。当时,修华为了管理好用自己全部家底换来的大棚,给全村人树个样板,他和妻子就在大棚边搭了一间简易房,不分昼夜“长”在大棚里。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每个大棚收益都在6万元以上。有了成功的经验,有了老师的指导,村民种植大棚的积极性一下子调动起来。一年多时间,全村蔬菜大棚猛增到28座。

  为建好这28座大棚,修华一座一座地现场指导,解决困难。他每天都要围着大棚转几圈,到各家大棚里看看果蔬的生长情况,每逢刮风下雨,他更是挨个大棚查看防护措施,生怕有一点闪失。2009年11月1日晚上,风雪袭击了冀南大地。住在大棚地里的修华,眼看着雪下得越来越大,便早早把大棚户和村干部召集起来,打扫积雪。大雪整整下了3天,修华带领干部群众扫了3天。这场50年不遇的大雪,使周边县市的蔬菜大棚几乎全部坍塌,而修枣科村的28座大棚无一受损。大棚虽然保住了,但是黄瓜苗冻死了4成多。为了把损失降到最低,修华又马不停蹄,自己掏腰包,来回驱车两千多公里,从寿光买来新苗补栽。这个冬季,附近县的蔬菜大棚几乎绝产,但修枣科村大棚的蔬菜收成一点没减,收益反高。村民们说:“这个奇迹,是修书记的心血换来的!”

  2011年,修枣科村又在村西南建起110个蔬菜拱棚。为保证初次种植拱棚蔬菜成功,修华和妻子在这些拱棚的旁边搭了两间板房,把家搬到了过去。夫妻俩冬天挨冻,夏天受热,伴着这片拱棚整整住了两年。

 

 修华(左一)和村干部站在大棚顶上,一起谋划村蔬菜种植基地的发展。张玉坤摄

    2013年秋季,修枣科在村西北建了30座温室大棚,修华和妻子又跟着搬到了新大棚边。2015年6月,村里在村南引进了香瓜等新品种种植,还建起小型批发中心,修华的家又跟着搬了过去。现在,他们又在村北搞采摘园,正在建设17个高标准拱棚和5座温室大棚,修华和妻子正准备盖两间房,把家再搬到那里去。

  修华说:“俺村的大棚发展到哪里,我的家就在哪里。守着大棚,我梦稳心安。”种植户说,大棚就是修书记的命,为了种好大棚,他什么都舍得。2010年夏季的一天,修华发现种植户石敬山的温室大棚塌了一大截,一家人正在发愁,他便找人买来沙子、水泥,召集几个种植户前来帮忙,一晌的功夫就修好了。2014年初秋,村民修振学等3人流露出想建温室大棚的意思,但又缺少资金,修华第二天就把自己的工资卡、老母亲在县城的房产证交给修振学,帮他们贷款30万元,建起6座大棚,如今这3个种植户都致了富。

  8年多来,修华和妻子吃住在大棚地,日夜守护着大棚。在他的带领下,如今的修枣科村已建成占地800亩的冬暖式大棚50座,春秋式拱棚320个。修枣科村的蔬菜已销往北京、邯郸、德州、安阳等地,每年全村增收近800万元。修华本人也先后被评为邢台市“新农村建设领头雁”、市劳动模范,当选为市人大代表,2016年又被评为河北省优秀共产党员。

关键词:临西县,修枣科村,党支部书记,修华

责任编辑:尹义坤

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  长城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70001号  冀ICP备100013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