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长城原创 >>

8月21日出伏天气转凉 专家提醒注意秋季养生

来源:长城网 作者: 刘延丽 2017-08-21 17:21:18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出伏了。资料图

  长城网8月21日讯(记者 刘延丽)8月21日出伏,40天“加长版”的三伏天终于告别,冷空气应声赶到,河北新一轮降雨即将上演。专家提醒,入秋转凉,注意疾病预防与饮食健康。

  秋季转凉,呼吸道疾病、骨关节病、消化道疾病、心血管病等多种疾病高发,石家庄市第一医院中医科主任崔淑华提醒,注意疾病预防,针对不同情况可采用中药穴位贴附进行预防性治疗,保证身体健康。

  崔淑华说,在精神调养上也应顺应季节特点,秋风、秋雨常令人心生秋愁。尤其是老年人,常有萧条、凄凉、垂暮之感,如果遇上不称心的事,极易导致心情抑郁、情绪低沉。“可适当外出秋游,登高赏景,令心旷神怡;或静练气,收敛心神,保持内心宁静;或多接受阳光照射,转移低落情绪。”

登山运动。资料图

  “秋天燥气当令,寒气渐盛,不同疾病患者应注意饮食养生。”崔淑华介绍,在饮食上,呼吸道疾病患者应以润肺为主,多饮水,可以加适量的蜂蜜,多吃一些润肺的水果、蔬菜,像西瓜、梨、甘蔗、萝卜及百合、银耳、黑芝麻;肝病患者,以酸性养肝食物为主,如葡萄、枸杞、蜂蜜、核桃等;消化道疾病患者以补脾为主:多吃淮山药、薏米、扁豆等。

  “秋季也经常会出现一些不适症状如秋乏、秋燥。有些人会出现一种莫名其妙的疲惫感,感到精力不足、头脑不清、肢体困乏、昏昏欲睡等,这个中医称之为‘秋乏’。”崔淑华解释,秋乏是因为在炎热的夏季,过度的消耗损伤了机体的阳气,秋天又是一个阳气逐渐下降的季节,体内阴阳平衡失调的缘故。

  “此时应注意,保证睡眠,适当早睡,注意午休,化解疲劳;饮食上要清淡,多吃含维生素丰富的蔬菜、水果及碱性食物如胡萝卜、藕、梨、蜂蜜、芝麻、木耳等,加快体内酸性代谢产物的排除;还要加强锻炼,登山、散步、做健身操,促进血液循环,增加氧气的供给。”崔淑华说。

饮食清淡,多食果蔬。资料图

  “而秋燥则是人们在秋天常出现的一些干燥的症状,如口鼻燥裂、咽痒、干咳、便秘等。这是因为,夏季大量的汗出,过度消耗了人体的阴液,秋季天气逐渐变凉,多风多燥,肺燥失宣的缘故。”崔淑华说,此时应多饮水,水中可以加适量的蜂蜜,以润燥;多吃果蔬,选用一些多汁润肺的水果、蔬菜,像西瓜、梨、甘蔗、萝卜、百合等;适寒温,注意及时添加衣被,以防外邪侵袭。

  崔淑华还提醒,“秋冻”要合理,通俗地说就是“秋不忙添衣”,有意识地让机体“冻一冻”,顺应秋天阴精内蓄、阴气内守的养生需要。微寒的刺激,可提高大脑的兴奋,增加皮肤的血流量,使皮肤代谢加快,机体耐寒能力增强,有利于避免伤风等病症的发生。

  “但是秋冻还要因人而异、因天而异。老人、小孩,由于其生理功能差,抵抗力弱,在进入深秋时就要注意保暖;若是气温骤然下降,出现雨雪,就不要再‘秋冻’了,正确的做法是根据体质、天气变化及时加减衣服,以稍做活动而不出汗为宜。”崔淑华同时提醒,秋季及时调整服饰,不良天气减少外出,适当早睡晚起,推迟早上出去锻炼的时间,防止病邪从表而入。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资料图

  新闻多一点:

  秋季,指我国农历7、8、9月,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6个节气。此时,气温开始降低,雨量减少,空气湿度相对降低,按时间段可分为:初秋和深秋。初秋(立秋、处暑、白露)为夏秋交接之时,此时,阴气初生,阳热未退,天气仍以热为主。深秋(秋分、寒露、霜降)是秋冬交接之期,此时,阳气已衰,阴气渐隆,天气以寒为主。气候偏于干燥,中医认为燥气通肺,故而秋季以养肺为主。初秋燥而兼温,养肺宜凉润,深秋燥而兼寒,养肺宜温润。

关键词:出伏,秋季,养生

责任编辑:刘延丽
版权所有  长城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70001号  冀ICP备100013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