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长城原创 >>

【大美塞罕坝·动漫特刊】塞罕坝之未来图景

来源:长城网 作者:宁晓雪 李全 2017-09-04 08:48:51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长城网9月4日讯(记者 宁晓雪 李全)在美丽的燕赵大地上,有一颗璀璨的绿色明珠,叫做塞罕坝。这颗明珠可了不得,它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森林,现有林地112万亩,森林覆盖率80%。

  112万亩是啥概念?如果林木按一米的株距排列,可以绕地球赤道整整12圈,相当于为地球星球系上12条漂亮的“绿丝巾”。

  为塞罕坝点112万个赞!要知道,前人栽树不易,这百万亩林海可是三代塞罕坝人用青春和生命栽种下的绿色希望。

  塞罕坝林场建厂初期,木材生产是首要任务。现如今,在一代又一代塞罕坝人开拓创新推动下,林场正在不断地转型升级,发展方式越来越绿色。

  据统计,木材生产曾经是塞罕坝林场的支柱产业,一度占总收入的90%以上。近年来,林场大幅压缩木材采伐量,木材产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持续下降,最近这几年已降至50%以下。

  目前,咱河北省对塞罕坝林场的采伐限额为每年20.4万立方米,但林场实际的林木蓄积消耗量却控制在13万立方米左右。采伐限额只用了六成,而且主要用于“森林抚育”,提升森林质量。

  55年来,塞罕坝林场的林木总蓄积量,由建场前的33万立方米增加到1012万立方米,增长了30倍。单位面积林木蓄积量,是全国人工林平均水平的2.8倍。

  如今的塞罕坝,每年释放氧气57万吨,可供200万人呼吸一年,是名副其实的森林氧吧。

  如今的塞罕坝,在华北地区降水量普遍减少的情况下,逆势而上,降水量不降反增,每年为辽河、滦河输送净水1.37亿立方米。

  如今的塞罕坝,共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261种,昆虫660种,植物625种,大型真菌179种,称得上是动植物物种基因库。

  森林面积不断增加,森林质量越来越好。塞罕坝,棒棒哒!

  除了转型发展,如今的塞罕坝对于产业升级也是相当重视哒。从传统的木材生产,到旅游业的逐年递增,咱们的塞罕坝已经提前实现了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过渡。据中国林科院评估显示,如今塞罕坝的森林生态系统,每年可提供超过120亿元的生态服务价值。

  今年夏天你有没有来塞罕坝避暑呢?这里的春天,群山抹绿;夏天,百花烂漫;秋天,层林尽染;冬天,白雪皑皑……作为华北地区知名的森林生态旅游胜地,塞罕坝四季皆有美景,吸引着八方游客。

  按照规划,林场的年游客承载量在420万人次。据统计,目前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年均50万人次,一年门票收入4000多万元。由此而言,未来森林旅游潜力是巨大的。

  不仅如此,林场还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在绿化苗木产业上做起了文章。8万多亩绿化苗木基地,1800余万株多品种、多规格的苗木,年收入可达2000多万。如今的绿水青山,俨然成为了金山银山。

  55年来,塞罕坝人忠于使命、艰苦奋斗,克服了一个个困难,闯过了一道道难关,不断在高原上创造着绿色发展的奇迹。

  55年来,从出售木材,到旅游、生态全方位发展,塞罕坝人始终将塞罕坝精神贯穿始终,他们创造,他们创新,用生动地实践将这片曾经的风沙之地变为绿色“聚宝盆”。

  绿色,是生命的颜色,是属于塞罕坝的颜色。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座现代化林海小城将拥有更璀璨的未来。而塞罕坝精神也将伴随着这片绿色的汪洋,开出一片盛世之花。

  点赞,塞罕坝。点赞,塞罕坝精神。赞!

关键词:塞罕坝,产业转型发展,未来图景

责任编辑:宁晓雪
版权所有  长城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70001号  冀ICP备100013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