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家近 资源多 政策好 临西县孵化基地“1+N”模式让返乡创业者大展宏图
河北东苑农业产业园的设施大棚内,农民工在采摘草菇。何连斌摄 长城网邢台10月10日讯(记者 尹义坤 通讯员 何连斌)“没有孵化基地的零障碍服务,就没有我今天的展翅腾飞!”日前,作为临西县青年企业家代表的高孝涛,参加邢台市青年企业家专题论坛归来后,发出这样的感慨。 吕寨镇蒋庄村的高孝涛在外打拼多年,被县里返乡创业扶持政策吸引,入驻轴承工业园区的创业孵化基地,创建了邢台市安邦轴承销售公司,各类轴承通过网络销往浙江沪等地,特别是与深圳华强北指尖陀螺生产商长期合作供应“微轴承”,年销售收入达200多万元。 像安邦轴承公司这样,从入园孵化到发展壮大,创业孵化基地走出一批成功的企业团体,如:五邦同城、京小Q乐购、飞达轴承、云图农业科技、科华通信工程、玉兰农场等已经迈向更广阔的空间。 围绕返乡创业人员的多元需求,临西县将轴承工业园区、运河工业园区、东留善固工业园区内闲置的房屋、土地等纳入孵化基地范围,同时在9个乡镇增设适宜创业的孵化点,形成了贯穿全县东、中、西部、辐射299个村的孵化大网络,让孵化点多起来。孵化基地由点及面,面积从1500平方米逐步扩展到1.2万余平方米,可多吸纳500家创业团体和个体入驻,让孵化面积大起来。 各孵化点按照统一标准、分区管理的模式进行管理,结合创业项目实施盘活,以出租、抵押、入股等形式支持返乡创业人员开展项目。将创业孵化点设在离家门口最近的地方,可以享受与孵化基地同样的待遇。“俺之前在外地做生意,现在回本村创业。选择在离家最近的孵化点创业,好处是对周围环境非常熟悉,身边可利用的资源更多了,同时还可以带动闲置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前不久返乡入驻东留善固园区的洪魁网络科技公司经理倪卫霞说。 考虑到农口专业大学生和农民工返乡,可以从事熟悉的领域、施展对口的技能,临西县决定把属于第一产业的种植、养殖业纳入扶持范围。农业大学毕业生徐丽军,在修枣科村万亩千棚种植基地成立了河北七零印象农业科技公司,运用无土栽培技术,发展“阳台经济”,带领菜农走生态循环有机农业之路。仅林下养殖蚯蚓一项就能增加200多名农民就业,促进增收30余万元。返乡创业老板朱永生建起河北东苑农业产业园,有150名员工。拥有2条年产300万袋干品贡菇生产线、180亩林地食用菌栽培示范场及食用菌技术培训中心和食用菌文化生态农场。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直供”的经营模式,带动300多户农民就业。 与此同时,临西县还在减轻创业负担、激发创业活力方面下足了功夫。不断简化创业住所登记手续,允许“一址多照”,“集群注册”,实行“五证合一”登记制度,减轻跑办负担。对符合条件的返乡创业人员,依法落实减征企业所得税、免征增值税等税费减免政策,在各职能部门推行零收费,减轻资金负担。加快推进县级农业信贷担保机构建设,开展“政银担”合作模式。推广政府、银行、农业信贷担保机构、保险机构“四位一体”的风险分担机制。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发符合返乡创业需求特点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提高返乡创业人员的金融可获得性,降低创业风险。 |
关键词:临西县,孵化基地,“1+N”模式,返乡创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