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峰矿区文保所所长张林堂介绍,经过百年来历代学者专家通过历史、考古、艺术、美学等多学科的研究和对古石窟的不断传承保护,响堂石窟的文史资料研究和石窟保护已取得显著成绩,引起了越来越多世人的关注和欣赏。
此次“响堂山石窟学术研讨会”上,专家学者围绕石窟保护、雕刻美术和宗教文化方面的研究新成果和新见解,进行研讨和交流。
响堂山洞窟深邃,山上的石头石质坚实细腻,对之拂袖就能发出铿锵之声,故而得名“响堂山”。北齐文宣帝高洋时期(550-559年)先后在邺(今临漳)和晋阳(今太原)两地建都,文宣帝常常往来于两都之间,响堂山为必经之地。因为这里山青水秀,景色优美,文宣帝就在此地广建宫苑,凿窟建寺,这里也一时兴盛起来。以后隋、唐、宋、元、明历代对此地屡经增扩和修营,现在共有16座保存完好的石窟,造像3400多尊,分别开凿在鼓山的南麓和中麓,称为“南窟”和“北窟”,是河北省现已发现的最大的石窟,也是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其高超艺术价值,这里就一直是石窟艺术研究的重点,吸引着全世界研究者和参观者的目光。
全国石窟学者相聚峰峰合影。杜王义 摄
“首届响堂山石窟学术研讨会”由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石窟专业委员会、河北省文物局、峰峰矿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为期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