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原创 >

【他们】一面照片墙70年的温暖记忆

来源: 长城新媒体   作者:孙向向 
2017-11-12 18:27:02
分享:

  他是一个88岁的老人;

  他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大家庭;

  他有一面记录自己70年幸福生活的照片墙;

    作为一名老党员献给党的十九大的礼物;

  他是石家庄一名普普通通的退休老人杨会文。


杨会文老人介绍他的照片墙。郭云民 摄

  杨会文今年88岁,和老伴住着三室两厅的大房子,宽敝的会客厅的四面墙上,包括通道两侧的墙上,几百张照片错落有致,被分成几个主题展览,令人耳目一新。

  用照片墙晒70载幸福岁月

杨会文老人的幸福生活。郭云民 摄

  耄耋之年的杨会文,当过中小学教师,1989年从石家庄市总工会退休。他说:“我和老伴张月菊结婚70年,有三儿一女,全家23口人和睦幸福,一直是社区的五好家庭。”今年年初,杨会文和老伴想,怎么把一家人的幸福晒出去呢?正巧他们有一个孙媳在广告公司上班,一次他们看到孙媳的广告宣传展板,一下子想到用照片墙晒幸福的点子。

照片墙。郭云民 摄

  他们翻箱倒柜,找出近千张照片,从1950年至今,有全家福、儿孙的百天照,还有家人们的旅游、工作和生活照。杨会文分门别类地把照片分为忆往昔、看今朝、新天地、天外天和合家欢等几部分,并配上相关的文字说明。

照片墙亮相。郭云民 摄

  经过近半年的筹备,照片墙终于在10月初亮相了。这面照片墙,即是一个家庭从困难的岁月,通过艰苦奋斗,走进幸福美满的真实纪录,又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们国家经济、生活水平的飞速发展。凡是见过照片墙的人,无不为之感动,都被他们家孝亲敬老、幸福和睦的家风所感染。“做为一名老党员,这也是我和全家向十九大献的一份礼。”老人说。

  用照片背后的故事沉淀美好

杨会文老人讲述照片上的故事。郭云民 摄

  照片墙上的每一张照片的背后,都有一段难忘的故事。“第一张照片,是我和老伴抱着刚满一岁的大儿子在照像馆照的,时间是1950年。”杨会文说。那一年,在他生命的历程中是个里程碑。首先是他通过教师资格考试,被入取到师范附小(现在的中山路小学),当上了一名教师,这是他从童年时代就怀揣的梦想。为了实现梦想,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他拚命的学习。买不起书,就带上两个窝头,在图书馆一泡就是一天。

杨会文老人收藏着当年的发表文章的杂志。郭云民 摄

  工作以后,业余时间除抓紧一切机会继续努力学习,还参加了教师进修班。同时,开始通过写作提高自已。儿童节那天,石家庄日报发表了他的第一篇有关儿童教育的文章。由于工作业绩突出,当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他又调到师大附中教学。

杨会文老人的重孙子光荣入伍。郭云民 摄

  有一张照片在照片墙上特别醒目,他的大重孙子今年光荣入伍。临走前,他郑重的和重孙子谈了话,要求他不要怕苦累,敢于为保卫祖国贡献一切,争取早日入党。重孙子穿上军装后,在照片墙前留了个影。

  用初心的坚守书写幸福生活

  “爱”在杨会文的大家庭里,处处洋溢。在照片墙的起始位置,还有一则“爱家敬老21句”,那是杨会文自编的,由他一个8岁的重孙子书写的。上面的每句话都是针对一位家人,即是肯定,又是要求。“劳苦功高,全家夸好”说的是他老伴。

杨会文老人与老伴幸福的生活。郭云民 摄

  早些年,他工作忙,没空顾家,是老伴在仅有20平方的简易房里把4个孩子拉扯大。现在生活好了,4个子女轮流来给他们做饭,杨会文吃着可口的饭菜,如实的说:“比你妈做得好吃多了。”老伴说:“吃了一辈子我做的饭,也没见你说过一句难吃。”说着两人相对开心的笑了。

杨会文老人的大儿子照顾老人。郭云民 摄

  “爱家忠孝,探亲访老”是说他大儿子的。大儿子16岁那年初中毕业,参加工作到黄壁庄水库,走的时候杨会文还有点难过,因家庭困难没能让孩子继续深造,心里总有点亏疚。现在家里对外的一切应酬,都由大儿子代劳。

杨会文老人每天坚持读报学习。郭云民 摄

  如今,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杨会文每天坚持读报、学习十九大精神,他说:“我感觉到党的温暖、国家好政策让我们生活来源有保障,无忧无虑,身体健健康康的,儿女孝老敬亲,是我们家和睦幸福的根源。别看我俩快90岁了,但腿脚利索、思路清晰,我们的长寿之道除了心态好,生活规律,经常活动,儿女孝顺是最主要的原因。”

幸福的老两口。郭云民 摄

  1947年11月12日石家庄解放,可巧的是杨会文和张月菊也是那一天在赵县老家结婚,两人今年都是88岁,今年11月12日是石家庄解放和他们结婚70周年,那一天,子女们打算在大饭店好好庆贺一下。

      纪念日临近,杨会文激动不已,挥笔写道:"十一月十二炮声隆,全国解放第一城,日新月异70年,万民庆贺齐欢腾,耄耋老人身健壮,欢心幸福过晚年。"

 策划:房淑婧
编辑:孙向向
拍摄:郭云民

关键词:前行的力量,照片墙,他们责任编辑:孙向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