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11月10日讯(记者 郑佳洵 闫思宇)双11马上到来,你有没有跳过商家的“坑”?“剁手”前需要有哪些警醒?根据全省消协组织受理投诉信息情况统计,网购投诉数量不断上升。2017年3季度商品大类投诉中,服务类投诉占投诉总量的比重有一定程度上升,同比上升0.59%。其中,生活社会服务类、电信服务、互联网服务、文化、娱乐、体育服务投诉量居前。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热衷于网购。记者 郑佳洵 摄
商场纷纷蹭双11“热度”进行促销活动。记者 郑佳洵 摄
几块钱的红包“绑架”诚信,这种消费陷阱你遇到过吗?
家住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安区的刘先生今年双11选择网购时有些犹豫了。去年双11,刘先生在网上购买了一个知名品牌的电饭煲,收到物品后,发现电饭煲的保温功能并不太好用,存在质量问题。这时客服打来了电话,“五星好评可以直接给您返现20元”的说法吸引了刘先生,于是违心给了好评。事后想一想,刘先生懊悔莫及。
这种消费陷阱并不是个别事件,有的网络卖家为获取买家的好评信息,盅惑买家先行拍下产品并给予星级评论后,可返还全额或数额不等的费用,营造不实服务等级的假象,进而达到诱导其他不特定潜在消费群体的购买行为而获取利益。
河北省消费者协会建议消费者不要贪图小利,要秉承诚信务实的态度,真实、准确、客观地反映并记录所购商品的信息,避免落入卖家的消费陷阱或成为卖家“刷信”的工具。
产生消费纠纷遭遇辱骂并“拉黑”,暴力交易中维权是根本
沧州市民张女士提起去年双11时的遭遇,依然气愤不已。张女士去年花费828元在某网络平台购买了一件连衣裙,经过十几天的“蜗牛”快递,终于收到裙子。打开包装却发现两颗扣子完全是坏的,于是与卖家协商退货。
“她没有给我退货,竟然说是我自己的原因,说话十分不悦耳。”张女士与卖家交涉不成功后,同时耽误了七天退货时间。
这种处理方式,远远失去了服务者的责任意识,同时也暴露了商家义务履行不到位和诚信意识的缺失。
河北省消费者协会提示,当消费者合法权益遇到消费纠纷且与卖家无法达成和解时,及时寻求网络交易平台的帮助,或向平台所在地有关行政部门、消费者组织进行申诉或投诉,涉及刑事问题的,积极向公安机关报案,主张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部分商品与平常商品质量不等,同货不同质现象值得警惕
保定市周先生在去年的双11网购中,发现自己一直心仪的实木家具直降千元,标价只有2000多元。盲目相信的周先生急忙拍下,收到商品后发现,重量与之前自己所购买的家具相差甚远。找相关专家鉴定后发现,确实非实木材质。
据省消协分析,双11部分不良商家确实存在同货不同质的行为,在打折期间将质量堪忧的产品进行售卖,获取利益。
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规范经营者的经营行为,省消协建议有关行政部门进一步加大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严厉打击网络销售过程中存在的违法消费侵权行为,全方位监管并规范网络经营者的不良经营行为,同时提示广大消费者擦亮眼睛,严防欺诈。
“扎堆消费”并非正确消费观念,“买前三问”让你保持头脑清醒
在2017年3季度河北省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报告中还指出,远程购物成为新的投诉热点。网上购物、直销、邮购,这些新型消费方式在方便消费者的同时,引发的消费纠纷也随之而来,投诉量虽然不大,但成为新的投诉热点。消费者对网络购物的投诉主要集中在数码产品、珠宝首饰、化妆品、图书音像等方面。
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明知或者应知销售者或者服务者利用其平台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依法与该销售者或者服务者承担连带责任。
如何才能避免盲目消费,正确消费观念的内涵是什么?记者带着这些疑问采访了河北省消费者协会投诉与法律事务部主任吴惠卿,听听他是怎样说的。
“近些年来兴起的网络消费有自己的特点,但同时存在一定风险。”吴惠卿说,“扎推消费”并非正确消费观念,消费者切忌在“打折”面前挑花了眼。
消费前需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在消费前不妨问自己几个问题,你平时了解它的价格吗?这个商品你真的能用到吗?如果这个商品不打折,你还会买吗?”吴惠卿提示全省广大消费者,进行网络购物一定要谨慎,千万不要过多听信宣传,以防走进不法经营者的商业陷阱。在未验收商品前,坚决不要付款或交纳各种订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