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泉堡村红白理事服务中心宴会大厅的内景。记者 张世豪 摄
厨房的各种用具。记者 张世豪 摄
水泉堡村红白理事服务中心的外景。记者 张世豪 摄
长城新媒体张家口1月8日讯(记者 张世豪 通讯员 邢鹏飞 罗纳 张绍宁)张家口万全区水泉堡村位于赐儿山下,处于主城区和县城之间。虽然距离城区近,交通也日渐方便,但自从2008年村里建起红白理事服务中心后,村民红白事的宴请都未出过村。这也是万全区首个红白理事服务中心。
从2008年至2018年,十年间,红白理事服务中心已经举办近500场红白事宴请,不仅改变村民的传统风俗,也影响了周边村庄的习俗。
让村民免费办理红白事宴请
建红白理事服务中心是村党支部书记冯建忠提出来的。
2003年前,冯建忠在市区开饭店;2003年后,他返回村里担任党支部书记。看到村民在村里办红白事的种种不便,看到村民在市区、县城办红白事经常出现铺张浪费甚至盲目攀比的情况,冯建忠想能不能在村里建起专门的场所,供村民免费办理红白事的宴请事宜?
“我们村距离市区、县城都很近,但无论是在村里还是到外面办红白事都不方便。村民在村里办理,就得借锅碗瓢盆筷,一场宴席上经常看到‘八家联军’,甚至‘十二家联军’,这些物品都是从别人家借来的,摆席的地方也要到左邻左舍家。”冯建忠说。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人力浪费,本来几个人能干的事,非得要十几个,甚至二十几个。每次吃宴,除了亲朋好友,管事的、帮忙的又要两席,办事的效率低不说,还搭上了人情。这一点大家伙嘴里不说,但心里都很明白,只不过是老辈人传下来的习俗,也就都习惯了。”冯生高管理村里的红白理事中心,今年70岁的他经历了村里风俗的变迁。
此外,冯建忠还担心另外一个问题:在家里办事,常常是在露天,一刮风,灰尘落入锅碗中,也不卫生,万一吃坏肚子,好事也可能成了坏事。
冯建忠盘算:全村有1800多人,每年包括红白事在内的各项活动要有几十场,建设一个免费场所,采购所需的各种用具,能方便全体村民。
村两委班子成员带头改变旧风俗
村两委成员知道要为红白事建专门的场所后,大家最担心没人来,“万一花了钱,又没人来,这不是打村两委的脸吗”。
冯建忠就挨家挨户做工作,讲清楚利弊,村两委成员和村民代表最后同意。
2008年9月,在村委会旁,红白理事服务中心建了起来。总建筑面积380平方米,其中包括70平方米设备齐全的厨房、20平方米的储物间,大厅可以摆放三排近20张十人桌,还设有两个雅间,可以同时容纳200多人就餐,此外安装了6台空调,完全满足了村民办理红白事的各项需要。
场所建起来了,但是没人愿意吃“第一个螃蟹”。闲暇聊天时,冯建忠得知村民冯玉宝将在10月1日结婚,其父为村党支部委员,当即登门拜访并说服老冯;冯建忠的儿子、女儿结婚宴请,也都在里面办事。十年间,最少的一年有近40户,最多的一年有70多户,采访时获悉2018年5月份的日子已有人预定。粗略估算,十年间已有近500户村民在此办理喜事。
谈起红白理事服务中心,村民们提到了几点优势:首先是省钱,原来一般要请吃请喝至少六顿饭,但在这里只允许三顿饭,办理一次比原来要节约一两万元;其次省事,原来需要找左邻右舍借用地方,租借各种用具,现在只要把需要的食材、粮食带到中心,请厨师做好即可,村里300多元一桌的饭菜能达到饭店600元一桌的标准;再次省心,原来还会担心村民们“张家办得好李家办得不好”的议论,花钱多不一定有好效果,现在有了统一的标准,很少有人攀比了。
十年带动全村移风易俗
10年间,水泉堡村民的生活条件得到很大改善,但在红白理事服务中心办事的习惯坚持了下来。
“当初为了让村民能够到中心办理宴请,我们免除水电费用,锅碗瓢盆筷、冰柜冰箱、货架等全部都是供村民免费使用,此外村两委还还负责找收礼、记账、清运垃圾等工作人员。村民只需要提供所需要食材和找好厨师即可。这十年来,村里每年要花在这里两万元左右,全部投入在20万元上下,按照每次办理为村民节约一万元计算,十年间已经为村民节省了近500万。这样来算,这笔账很值。”冯建忠说。
十年来,红白理事服务中心已经成了村民培训学习、文化娱乐的场所,前不久在这里组织了党的十九大精神理论宣讲,收看了“学习十九大、百姓大课堂”系列讲座。
十年来,红白理事服务中心模式已由水泉堡村向全区推广,仅水泉堡村所在的宣平堡乡就有至少五个村庄改建或新建红白事场所,一些村的场所由周边村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