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邯郸2月7日讯(记者 韩毅 通讯员 王俊平)“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2月7日,在建安文学发祥地临漳县,走进该县第五小学地方教材课堂,孩子们诵读建安诗歌的读书声朗朗动听。自去年8月份以来,为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课堂,让古邺临漳地方文化扎根少年心中,该县编纂了《邺地读本》系列丛书,面向中小学免费发放,在全县掀起学习传统文化热潮。
临漳县第五小学的孩子们在认真学习《邺地读本》。王俊平摄
“《邺地读本》不仅包括三字经、弟子规等内容,还包括临漳当地独特的古邺文化,学校每周至少安排一个课时学习,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河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临漳县第五小学校长李美霞说,这对培养学生感恩孝亲、热爱家乡、奉献社会的良好品德具有积极意义。
该校五年级8班的地方课上,孩子们根据《古邺文化·西门豹凿渠留芳名》课文内容演起舞台剧,生动再现了邺令西门豹克服重重困难,根治漳河水患,造福百姓的故事。孩子们表演得认真投入,赢得阵阵掌声。学生刘奇康听完课谈自己感受时说,“没想到这么伟大的历史故事就发生在自己家乡,这种精神非常值得学习和发扬!”
“临漳古时称邺,享有‘三国故地、六朝古都’美誉,文化底蕴深厚。这套教材本着‘以生为本、循序渐进、学导结合、知行统一’原则,注重发掘地域文化,很容易让孩子们产生亲切感。”临漳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邺地读本》编纂委员会委员刘红梅介绍。
教材《邺地读本》还涵盖了戏剧、民间剪纸等古邺传统文化,其中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临漳郭小屯坠子”被列入教材。通过学习让广大学生熟知非遗文化,学校成立戏曲爱好小组,邀请专业坠子演员为孩子们授课,从小接受传统戏曲文化的熏陶。“孩子全面发展才是硬道理,地方教材让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小学校生根发芽,戏曲郭小屯坠子自然也不愁后继无人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临漳郭小屯坠子传承人马付芹满有信心地表示。
据临漳县文联主席李林海介绍,该套丛书分为小学版和初中版,1-3年级版内容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弟子规》,4-6年级版内容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字经》,7-9年级版内容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论语》。“古邺文化”巧妙地与教材有机结合,体现在每个章节当中,包括“西门豹治邺”“建安文学”“鬼谷子传说”等,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当地历史文化、人文景观、民族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内容,突出地域个性,贴近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能离别的精神家园。”传统文化进校园最终目的是树立文化自信,需要我们做的就是对孩子从小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孩子领悟‘传统之美’,对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树立文化自信有重要作用。”临漳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赵青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