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3月16日讯(记者 冯立华)每年春季,成千上万的候鸟有规律地沿着相对固定的路线按时从越冬地到繁殖地进行长距离迁徙,构成一幅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春来候鸟翩翩归,会有大批候鸟迁徙途经我省。据了解,仅太行山脉每年2月下旬至5月上旬就有近400种候鸟飞过。对于候鸟们来说,这是一场周而复始的生命旅行,然而现实中,这场旅行并不像听上去那么诗意。候鸟北迁之时,常与“候鸟遭不法之徒捕杀”这样的新闻一同出现。当下,亟需大家一起参加“护飞”行动,保护候鸟需多方协同、齐抓共管。
候鸟迁徙之路“危机四伏”
“看见普通秋沙鸭在滹沱河景区栖息觅食,就到了欣赏候鸟的季节,我们这些爱鸟的人,最喜欢来这里了。”近日,北迁候鸟飞到石家庄滹沱河景区栖息觅食,其中包括普通秋沙鸭、绿头鸭、绿翅鸭、红嘴鸥等野生鸟类,引来了很多市民驻足欣赏。
候鸟北迁时,也是很多志愿者忙碌之时。石家庄市民高琼去年10月和朋友们一起成立了一个名为“华北环境前线”的民间公益组织。前不久,志愿者们在中华黑鹳的保护地平山进行巡护时,发现鸟类被捕杀,及时将问题发映给相关部门。据志愿者介绍,这片区域属于湿地保护区,有大白鹭、黑鹳等多种国家保护动物。
据“让候鸟飞”公益组织不完全估计,在中国每年有约40种、8-12万只水鸟遭猎杀,其中,雁、鸭和天鹅类占绝大多数。68%被杀害的水鸟死于毒杀,对野外种群造成毁灭性破坏。到底是什么人在捕杀鸟类?据悉,近年来的捕鸟者基本上分为三个类型:一种是当地村民,捕鸟纯粹为了满足自己的口欲;第二种则是来找乐子的,这些人经济条件好,带着打猎器械,来体验猎鸟的‘豪生活’;最后就是职业捕鸟人,也就是鸟贩子,这些人对鸟的杀伤力度最大,他们往往会配备专业设备,长期跟着迁徙的候鸟,机动作案,然后将捕到的鸟贩卖出售,并以此为生。
据了解,鸟网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种是防鸟网,农民用来罩住庄稼或果树,不让鸟类进入偷吃他们的果实;另一种是盗猎者经常用到的捕鸟网,捕鸟网通常由尼龙细线织成,一般被挂在竹竿或树枝上。鸟一旦飞入就被细小的网眼拦住,难以逃脱。即使它们没有受伤,也常因为挂在上面几小时被饿死或渴死。
志愿者告诉记者,在南方个别城市,候鸟捕杀已形成清晰的产业链。候鸟捕杀与四个环节有关,即窝点、运输、市面、消费。它们构成了一条完整的利益产业链,对候鸟的生存造成威胁。
我省开展专项行动严防偷捕盗猎,为候鸟北迁“保驾护航”
一张高10多米、宽20余米的巨网,两侧用竹竿立着,底部还有滑轮,中间是极其细小的丝网,密密麻麻。网上粘着早已死去的野鸟,有的小鸟已经被风干……在赵县大琉璃村的一排民房房顶上出现的这一幕让人震惊。3月15日,石家庄市森林公安局民警与志愿者在赵县大琉璃村村民家中拆除非法设置的捕鸟网,这一爱鸟护鸟的行为,获很多市民点赞。
我省林业厅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 》,要求各级林业主管部门提前谋划部署,组织人员力量,对本辖区内候鸟等野生动物集中栖息和繁衍地、迁徙通道及停歇地等重点区域,进行认真细致排查,全面清除鸟网、猎套等非法捕猎工具,严防偷捕盗猎情况发生。
通知要求,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要加强日常监测和巡护,严防各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以及破坏自然保护区内林地、林木、湿地等自然资源的违法违规行为。要积极采用无人机、遥感影像等技术手段提高监测巡护效率,及时搜集汇总社会各界反映的问题线索,进行逐一清查,做到不留盲区、不留死角。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加强执法力量配备,提高执法效力,坚决遏制自然保护区受侵蚀和破坏的趋势。持续开展专项打击行动,协同森林公安等执法机关对各类违法犯罪行为进行立案查处,严查有影响的大案要案,形成强大震慑声势。各地要设立投诉举报电话,建立有奖举报制度,广泛开展执法合作与交流,特别是在候鸟跨区域迁飞和野生动物资源丰富的行政区交界地带,建立共同保护网络和区域联防联控执法协作机制。
保护候鸟需多方协同齐抓共管
有业内人士表示,保护候鸟既需要依靠强化执法力度、完善相关法律规,更需要全社会的关注与支持。同时,打击偷猎行为还需公众和志愿者的参与,对违法行为进行蹲点发现、举报、拍摄。
根据我国现有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非法捕捉、贩卖20只野生鸟类就构成刑事犯罪。爱鸟人士认为,多方协同齐抓共管,形成共同打击乱捕滥猎野生动物及非法交易的氛围,才能有效维护候鸟等野生动物的种群安全,让候鸟的迁徙之路不再“危机四伏”。
对老百姓来说,“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不选择去野味餐厅,不去购买珍贵鸟类,就是在逐步降低市场需求利益链的关键。当下,亟需大家一起参加“护飞”行动,让候鸟飞,让候鸟归。(据新华网、河北新闻网等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