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原创 >

石家庄市栾城区:擘画“乡村振兴”美丽图景

来源: 长城网   作者:吴新光 刘志琳 纵兆磊 
2018-04-11 21:00:12
分享:

石家庄垚淼农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太行柴鸡放养基地。 记者 吴新光 摄

  长城网4月11日讯(记者 吴新光 见习记者 刘志琳 通讯员 纵兆磊)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系统部署。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人才振兴是支撑。石家庄市栾城区坚持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定位,加快现代农业升级发展。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支持绿色农业、智慧农业、品牌农业、订单农业发展,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提高供给质量和能力,做省会“菜篮子”“后花园”。

    乡村振兴战略,为栾城区这片发展的热土注入了新活力。

  提质升级,产业兴旺带给农民好日子

  4月10日上午,记者来到石家庄市栾城区栾城镇北石碑村,见到绿之栾农业种植合作社社长王永良时,他正带领农民给苹果树“刻芽”。

  “‘刻芽’的好处是,可以让枝条多出芽,多出花。我们这片苹果园有500亩,栽植的是矮化红富士苹果,矮化苹果苗是近年来苹果苗木培育中的新品种,具有树体矮小、结果早、便于管理、产量高等优点。”王永良说,我们主打的是高端果,生长期长,摘果得到10月份霜降之后了,目标是产优果。

绿之栾农业种植合作社社长王永良察看矮化苹果树的长势。 记者 吴新光 摄

  当地农民没有种植果树的传统。2013年前,北石碑村农民基本都种小麦、玉米,2013年之后不断调整种养殖结构,念起了“种草”经,现在种果树的逐渐多了起来。种植果树的经济效益也很可观,第四年挂果期后,苹果亩均产量2000多斤。

  绿之栾农业种植合作社带动周边200多户农民增收,越来越多的农民成为“三金”农民。王永良介绍,农民的土地流转到合作社可以得租金,一亩地租金是1400元,其中400元算入股。此外,如果来合作社打工,还可以挣薪金,一天能挣60块钱,工作8小时,家住得远的,中午还管饭。再过几年,合作社盈利后,入股农民将享受股金分红。

  发展林下经济也是种植合作社的一个增收点。绿之栾农业种植合作社在果园间作绿化小苗,有大叶黄杨、小叶黄杨、金叶女贞、金枝槐、金叶槐等。“今天(4月10日)上午,栾城区一个小区的绿化施工队从我们这拉走了300颗金枝槐。”王永良告诉记者。

  时近中午,记者随栾城区农牧局、林业局的同志来到石家庄垚淼农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西营乡基地,只见1500多只柴鸡悠闲地踱着步,边吃着苜蓿,边听着莫扎特的交响乐。

  国槐、白蜡、皂角、女贞……健壮的黑猪在绿化苗木下吃饱喝足后,惬意地躺在地上晒太阳。记者发现,这些黑猪的耳朵上都打着“耳标”。

  “起床、吃饭、喝水、散步、休息、睡觉……不同时段,我们播放不同的交响乐,给动物以人文关怀。柴鸡听了交响乐后,产蛋量能增加5%左右。这些柴鸡的生长期是550天,一只柴鸡蛋卖到北京的价格在四五元。”石家庄垚淼农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魏志方说,这些“耳标”,就像是这些黑猪的身份证,猪肉产品质量可溯源。黑猪的生长期在12个月,现在许多已经被京津的客户订购了。

  石家庄垚淼农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运营总监周永春介绍,为了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垚淼农林公司开展绿色生态养殖,全年共放养太行柴鸡2万只、北京黑猪800余头,全部采用标准化养殖模式,每100亩建一个猪舍,每个猪舍放养150头猪;每100亩建一个鸡舍,每个鸡舍放养1500只鸡。

  “我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农业农村经济也面临着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由吃饱到吃好再到多元营养依次提升,生态、绿色、健康的农产品越来越受消费者青睐。”魏志方表示,要适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发展绿色农业、生产高质量农产品,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一些高端客户也在到处寻找优质农产品。目前,太行柴鸡、北京黑猪主要供应京津冀高端客户群。

垚淼农林公司技术员郭学港在瓜棚里察看“风味5号”酸瓜的苗情。 记者 吴新光 摄

  “春天这个季节,瓜棚里的活格外多,浇水、施肥、锄草、疏花……”郭秀军也是一个“瓜把式”,有多年种植甜瓜的经验。

  郭秀军说,以前也种过甜瓜,不过是普通品种,现在种的是新疆农科院哈密瓜研究中心研发的“风味5号”甜瓜,口感脆酸甜,特别适合孕妇、糖尿病人、老年人食用,在市场上是“抢手货”。而且种植过程中遇到什么难题,垚淼农林公司派来的郭学港技术员,可以随时到瓜棚现场指导。

  产品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是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抓手。2018年,垚淼农林公司以特色哈密瓜新品种为突破口,以“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可以辐射带动农户超过1万户,预计实现带动增收5亿元以上。

  开办讲习所,激活农村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

  “深化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是实现乡村振兴、深化美丽乡村建设的有效途径……” 4月10日晚上,栾城区柳林屯乡范台村“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第一期开讲。栾城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王军校和柳林屯乡农技推广站站长魏会静应邀授课。讲习团成员就乡村振兴、移风易俗等方面与大家展开讨论交流。接地气的语言、鲜活的事例,村民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栾城区委、区政府意识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仅有农业提质升级、产业兴旺还远远不够。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要让农民成为一种让人向往的职业,造就懂农业、爱农村的职业农民,这将是乡村振兴的生力军。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根基在于人才振兴。人才振兴,首先要激发农民发展的内生动力。栾城区创办的“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就是激活农村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的有益尝试。

  栾城区“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实行区、乡镇、村三级共同管理模式。各讲习所坚持每月举办2—3场,常年开展活动,农闲季节增加举办场次。首批启动了24个村“新时代农民讲习所”挂牌,全区173个村将分批创办,2年左右实现全覆盖。

  栾城区委宣传部负责人介绍,讲习所一方面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另一方面动员全区干部群众通过学习,积极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讲习所关键要解决好讲什么、谁来讲、怎么讲的问题。”栾城区委书记张旭介绍,讲什么?该区整合“必修课”和“选修课”两个教案库,第一辑教案库包含100个不同课题,包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村振兴、政策、法律、传统文化、技术和艺术等。怎么讲?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灵活多样的形式,室内室外讲,随时随地讲。谁来讲?组建讲习员队伍,整合了三类人才库,即科级以上干部人人讲,专家、学者、模范典型都要讲,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义务宣教员经常讲。

  如今,在栾城区,无论是田间地头,还是企业学校,都能看到这批党员、干部、致富能人讲解的身影。

关键词:栾城区,乡村振兴,现代农业责任编辑:吴新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