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原创 >

奋斗的青春最美!

来源: 长城网   作者:贾芳 董达 
2018-05-03 21:41:49
分享:

  长城网讯(记者贾芳 见习记者董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青年该用怎样的旋律谱写新时代下高质量发展的新乐章?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怀揣技术创新的梦想,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

徐伟坚守在工作岗位。河北钢铁集团唐钢公司供图

  用激情奋斗走好高质量发展新道路

  “要让我炼出的好钢架起新时代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桥梁。”1985年出生的河北钢铁集团唐钢公司一钢轧厂转炉作业区后备作业长徐伟,怀揣着为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的梦想,挥洒着青春的汗水,为梦想的实现不断奋斗着。

  徐伟对自己从一个刚毕业的“小白”蜕变成“全国钢铁行业技术能手”的经历,用“奋斗”二字进行总结概括。

  2008年,徐伟从河北理工大学毕业后,成为河钢集团唐钢公司特招的第一批定向培养炼钢工。“那时候,自己连最基本的生产工序要求和几种合金料都分不清,心里真是特别着急。”徐伟说。

  “着急解决不了问题,那就只能撸起袖子加油干!”徐伟告诉记者,那时,因为练习目测钢水温度直到双眼红肿胀痛,别人一个班干8小时,他常常干10小时,即使下了班,还要把钢水形状绘制成图,记录、整理出来。

  日复一日的加班加点、埋头苦干,很快让徐伟脱颖而出,成为河钢集团唐钢公司历史上第一个大学生炼钢工。“别看徐伟年轻,炼钢技术可是顶呱呱,解决了许多行业尖端难题,冶炼品种钢也立了大功。”这是老炼钢工刘爱国对这个“80后”小伙子的评价。

  近几年,徐伟依托“郑久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先后攻克了双渣冶炼渣铁分离,提高终点氧位合格率,提高转炉炼钢脱磷效率,降低造渣料消耗,无副枪条件下利用烟气分析实现自动炼钢等5项困扰转炉生产的关键性难题,带领班组职工实现创效近500万元。

  “每个人都有青春,但是只有不断奋斗的青春才能绽放耀眼的光芒,让这束光芒照亮新时代下高质量发展之路,这样的青春必定是无愧无悔的青春!”徐伟说。

  让技术创新成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我觉得,做创新是因为在我心里一直有创新的情怀。”说到创新,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衡水市桃城区供电分公司的“80后”工程师杨定衡这样回答。

  杨定衡的创新情怀因一台德国产的铣床而产生。2006年,杨定衡到一家著名汽车生产企业实习,在车间进门处摆着几台铣床,其中有一台是1920年德国产的,在那时仍然能够正常使用。

  “我们都知道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德国战败,在这样的情势下,他们能生产出这么经久耐用的铣床,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杨定衡说。

  要想创新就要主动寻找问题,然后想办法解决问题。“在同事对电线杆的倾斜情况进行验收时,一般情况下都是用眼睛对照参照物进行观察来判断其倾斜情况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目测’法无疑会产生误差。除了‘目测’法,还可以使用建筑行业的经纬仪测量电线杆倾斜情况,但经纬仪又大又重不说,价格还很贵。”杨定衡说。

  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呢?手机里的赛车游戏给了杨定衡解决问题的灵感。“赛车类游戏利用了内置的重力传感器来实现操控,这就是后来开发的测量电线杆倾斜度和倾斜方向的软件的灵感来源。”杨定衡说,现在的智能手机上传感器非常丰富,重力传感器、陀螺仪在智能手机中几乎成为了“标配”,这让手机拍照测量电线杆倾斜情况成为了可能。就这样,一款测量电线杆倾斜度和倾斜方向的APP被开发出来,并成功申请了专利。

  “现在我们在验收测量电线杆倾斜情况的时候,只需要用手机对着电线杆拍两张照片就可以了。通过手机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电线杆的测量结果会显示到照片上。”杨定衡介绍。

  在杨定衡看来,创新不一定要惊天动地,但一定要在现实生活、实际工作中起到实实在在的作用。“我们在新时代下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要在每一次小的创新上不断积累,让技术创新成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刘冬在车间工作。石家庄常山纺织恒盛分公司供图

  用奉献精神引领高质量发展新风气

  每当人员紧缺,她都会主动延时工作;遇到别人不愿意干的活,她都会主动冲上前。34岁的刘冬,是石家庄常山纺织恒盛分公司的一名布机挡车工人,她用自己的奉献精神引领着高质量发展的新风气。

  炎热的暑伏七月是车间最缺人的时候,为了不让车间生产受到影响,刘冬就加班加点工作,往往工作时间要达到16个小时。

  “我每个月近三分之二的时间都是在公司度过,因为公司给我们提供宿舍,这能够避免因上下班通勤把宝贵的时间浪费掉,这些时间用在工作中才更有价值。”刘冬说。

  刘冬在16年的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练就了熟练的操作技能,只要同事们有需要,她都会毫无保留地传授。刘冬先后带出了20余名徒弟,个个能够独立顶岗,成为轮班生产的新生骨干力量。

  16年的岗位坚守,16年的奉献付出,换来的是产品质量大幅度提升、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2014年,公司接到一批天丝80系列产品订单,生产这种产品所用到的纱线又细又脆,不仅操作难,生产效率还很低。”刘冬回忆。

  经过反复试验分析,在同事们共同的努力下,将喷气织机纬停概率降到最低,最终将产品生产率由原来的20%逐步提高到60%,在保证产品高质量的前提下,按期完成了订单任务。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让这份坚守与付出,织造出高质量的产品,无愧于自己奋斗的青春!”刘冬说。

关键词:青年,奋斗,高质量发展责任编辑:董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