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讯(记者 郑白 见习记者 武新杰 曾丝雨 霍少轩) 19世纪50年代初,英国政府为了解决人车混行造成的交通堵塞,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在伦敦街头绘制了世界上第一条人行横道线。随后,斑马线在世界各地的交通道路中相继出现,并沿用至今。从1769年,从世界上第一辆汽车被发明到第一条人行横道被绘制,人类花了近100年的时间逐渐摸索出“交通规则”。
斑马线前车让人示意图 霍少轩 制作
根据公安部网站公布的数据,近3年来,全国在斑马线上发生机动车与行人的交通事故共1.4万起,造成3898人死亡,其中机动车未按规定让行导致的事故占总量的90%。据调查,大部分网友将国内外“车让人”的现状进行对比时,都认为国外的交通参与者互相礼让的情况较好,车辆礼让行人后行人快速通过,也成为了国外许多国家道路上的常态。
来自杭州的网友也向记者表示,“在杭州或广州等地,车让人的状况几乎和欧美国家一样,感觉司机和行人素质都挺高”。西安的陈先生也说:“现在国内很多城市车让人都越来越普遍,不比其他国家差”。记者了解到,2007年,杭州市公交集团就制定了《公交营运司机五条规范》,其中明确规定“行经人行横道时减速礼让”,从制度上保障“礼让”的实施。2009年,杭州市内出租车也自发加入到了“礼让斑马线”的行动中。2015年10月30日,杭州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杭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斑马线“礼让行人”首次被写入了该地方性法规,并于2016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至此,杭州的“礼让行人”从最开始的文明倡导升格为地方法条款。如今,“车辆礼让行人,行人快速通过”已被写入多地交规中,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城市文明交通的一份子。
当路怒症成为马路杀手
随着私家车保有量持续增加,道路拥堵,人车互不相让也成为了快节奏城市生活中的缩影,由此引发的交通事故也屡见不鲜。私家车车主霍先生向记者说:“不知道为什么,每次为了让一两个行人堵在右转的斑马线上,就特别生气”。“看到行人不顾自己和别人安危在车流中横穿马路,就气不打一处来”,司机武先生也向记者说。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大多数闯红灯、不走斑马线的行人都知道自己的行为违反了道路交通法规,可是谈起自己为什么闯红灯,他们都这样说:“我有急事要走,我们是弱势群体,车让让我们也没什么大不了”、“我看附近没有车,过一下也没什么事”,也有行人故意与车辆“较劲”,听到车辆鸣笛还继续横穿马路。
心理咨询师正在做心理咨询 记者 郑白摄
为探究这些现象的成因,记者采访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于洁茹老师。于老师对记者说:“胡乱变线、强行超车、闯黄灯、骂粗口……不少司机在面对糟糕的交通状况时都曾经有过上述的表现。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社会压力的增加,以及各种外在因素的影响,‘路怒症’和‘类路怒症’已经成为了一种马路上的‘常见病’,不止是驾驶员带着愤怒去开车,行人也会带着怒气过马路”。据了解,在美国,职业司机的路怒症患病比例高达30%以上,在上海,长途车司机心理障碍的发生率则高达80%。产生攻击性驾驶的一个关键原因是开车人有一种不正确的期望,他们下意识里认为可以完全按照自己设定的方式和时间从甲地开到乙地,没有任何意外事项应该阻挡他们。
当谈到如何给“路怒症”打预防针时,于老师提到了“控制情绪”这四个字。于老师解释说:“在目前驾驶人员素质与公共交通等外界因素无法有效改变的情况下,防止‘路怒症’最切实的做法是做好自我调节,让心情‘慢下来’。例如,在每次出行时尽量提早出门,让行车时间更充足;有了时间,在适当情况下还可有意识放慢车速,让自己尽量从容些;遇到堵车,呆在车里听听音乐或摆弄一些有趣的小玩意以转移注意力。另外,司机还需要从心理治疗、提高行车素养等方面入手,学会自我心理调节,情绪激动时不宜驾车。”
对于行人或非机动车驾驶员不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接受处罚这件事,“很多行人都认为自己在违反交通规则时不应接受处罚,在接受处罚时表现出愤怒,他们认为应优先处罚车辆”。对于这种现象,于老师给出了解释,“对于觉得自己是无所不能的,任何事应该按照自己的意志来运转的心理现象,被称为‘自恋性暴怒’。”对于这种心理症状,于老师表示,“如症状严重,建议去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做心理咨询”。
“规划”引导文明交通
在采访时,不少市民通过记者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感觉市里主要道路上的斑马线和天桥太少了,希望可以增加一些这类的基础设施,方便行人通行”。对此,记者采访了河北省畅通工程首席专家、燕山大学硕士生导师茹洪忠老师。茹老师对记者说:“在规划时,会根据道路交通功能来决定基础设施建设。而每项基础设施建设,都是根据中国相关的行业标准来制定的”。为此,记者查阅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对于天桥、人行横道、地下通道等过街设施都有严格的设计标准,“道路交通规划是基于多方面综合考虑,不以行人单方面的意愿为设计标准”,茹老师说。
违法成本“决定”了素质高低
石家庄桥西交警大队六中队王文涛队长为我们介绍说:“机动车不按规定礼让行人应罚款50元,扣三分”。据《河北省道路交通违法行为代码手册》介绍,行人不在人行道内行走的,罚款5元,行人横过道路未走人行横道或过街设施的,罚款5元。可以说,驾驶人的违法成本高于行人。记者从石家庄市交通管理局获悉,自2017年6月起,石家庄已开始对车不让人现象进行抓拍,截至目前,共有上百处“车不让人”抓拍设备,记录了上万起交通违法现象。“如今,石家庄很多主要干道都在斑马线旁绘制了明显的“车让人”标志,当车辆预见斑马线上有行人通过时,大多数车辆都会主动提前减速,对行人进行避让。”可以说,现阶段,对违规违法的车辆进行抓拍,可以有效的对车辆进行监督,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交警正在对违规电动车驾驶人做出处罚 记者 郑白摄
石家庄桥西交警大队二中队、六中队和七中队的中队长都和记者说:“现在,因为有了抓拍系统和执勤交警,对车辆的违法行为监控其实比对行人更加严格,对车辆的罚款远高于行人,而且还会对驾驶本扣分。”
在智慧交通建设中,我国部分南方地区已启用了人脸识别技术,对违法行人进行处罚,石家庄市桥西交警大队二中队的沈思忠队长也向记者说:“石家庄市目前已经有几个路口安装了人脸识别的抓拍系统,准备对违规过马路的行人进行抓拍”,通过增加行人违法成本的方式,让更多的市民形成良好的通行习惯,保持交通秩序,构建人车互相礼让,和谐同行的文明社会。城市交通如同一个生态系统,需要车辆和行人共同维护;礼让则是一种价值导向,需要“车让人”与“人让车”合二为一。